宜家,贴近了标准远离了道义

2016年07月14日 07:07   来源:红网   肖明君

  在国家质检总局约谈后,宜家中国终于表态召回“夺命马尔姆抽屉柜”,宣布从7月12日开始召回在华销售的166万件问题产品。不过,北京当地媒体昨天发现,市区内的宜家商场虽然挂出了召回通知,但是同样的马尔姆抽屉柜并没有下架,仍在正常销售。(7月12日《京华时报》)

  宜家事件之所以吵得沸沸扬扬,很大程度上是被“歧视中国”等想当然的情绪裹挟了,即便如此,宜家都曾是一副“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无视姿态,反正他就认上了“符合中国国家标准”这个死理儿。或许宜家真没有网友们贴出来的标签那般不堪,不召回只不过是出于成本考量,毕竟166万件呢,这不是一笔小开支。然而,宜家现在态度急转弯,又宣布“召回”,显然是被舆论和行政“压服”,如此被动的公关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可以说输的不轻快,这也更坐实了自己不怎么地道的“双重标准”。

  其实,脱开标准不谈,仅从产品品质而言,一件家具,对于某国儿童有潜在风险,而到了另一国,难道就因为其标准调低,风险也随之降低了?说到底,这才是宜家需要解释清楚的问题,而不是死抱着标准不放。

  再者,就现在的业态而言,“符合标准”早已不是产品的全部定位。对于成熟的产品而言,标准仅仅意味着一个“入门资格”。标准可以有地区和国家的不同,但是,产品品质的消费体验却是要“一视同仁”的。一个柜子达标了,但是它可能离优秀还很远,这件产品应该以标准作为跳板,追求更卓绝的品质,而不是因时因地围着标准转,做“投机主义”的小心思。现在,是产品细分和追求精细化的时代。当一个矿泉水瓶的设计都在讲究母亲和孩子不同的抓握体验时,当一个马桶盖的设计都在朝着人性化、私密化的方向添置功能时,当一份外卖套餐因为内含韭菜馅食品,卖家都要主动放置搭一块口香糖时,我们知道,消费已经进入到一个“终端体验”主导的时代。这个时候,宜家还在拿一个“门槛标准”说事儿,确实太低端,也太“逆天”。该企业大概想不到,即便在这场口水战中占了理,最终也注定要败下阵来,因为,对于消费者的诚意,在这口舌之争中流失了。

  总之,在产品方面,标准已经是一个最入门级别的问题,现在也早已经过了拿标准说事儿的年代,更何况宜家这样基于不同国家地域的选择性“符合标准”呢?所以,宜家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件事情上觉得委屈,不情愿。因为这已经不是产品质量问题,而是在冒道义上的风险。如果不考虑到这一点而有所更易,那就真没资格以“宜家”自名了。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