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大V”挑战了“官场文化”?

2016年06月24日 08:12   来源:解放日报   凌河

  陆群这个“官员大V”,这几日忽又成了热点人物——网名为“御史在途”的这位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先是传他“不干了”,撂下一句“为了升官而闭嘴,我不干”,似乎挂印而去了,接着又证实,陆群真“升官”啦,已经出任“湘财信”纪委书记。但不知这个出名的“官员大V”,“升官”之后,会不会丢下24万新浪粉丝,再也听不到他对于官场腐败、企业污染等等的直言谠议了——相信不会。

  其实不光是陆群,官员之中,还有几位名闻遐迩的网络大V,比如中央政法委信息中心主任陈里博士,就是一位在网络上拥有2000万粉丝的“平民偶像”。又比如“人气特高”的公安部刑侦局副巡视员陈士渠,就是以“微博打拐”而著称的大V,700万粉丝,两万条微博,还仅仅是他在新浪上的纪录。当然更著名的,还要数已任职国安委的原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蔡奇,因为公道,因为亲民,因为力主“官员走进玻璃房接受监督”,而被千万网民呼为“蔡叔”……

  一批“官员大V”的脱颖而出,开始深刻地改变官员队伍的形象,进而触动年深日久积重难返的某种“官场文化”。我们一些官员,存在着“说话问题”,这是毋庸讳言的——他们初入仕时,也曾能言善辩,而且也会说“群众语言”。但是一路“历练”过来,要么官话连篇、王顾左右、虚言假语,早已远离了“人话”;要么将“不言”当成“慎重”,将沉默当成“修为”,将“低调”当成“腔调”,将三缄其口、“不可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走一步路”当成做官的座右铭,以至于不但不“敏于行”,而且更“讷于言”。有些官员,面对电视问政这样的公众场合,脸涨得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更不要说面对群体事件、社会风波这样的场面,敢于引导疏解、善于循循而诱了。

  这种情况的形成,固然与我们的官职授迁制度有关,但也有一个“官场文化”问题,既损害着整个官员形象,也影响着我们的执政能力。现在谈“官员大V”,还不仅是一个一般的文化问题,而是更突出地指互联网时代的官员作为——某些官场文化和规则,在自上而下的“一元化”领导的态势中或许还能苟延,到了多元、多样、多变和多选择的网络时代,就暴露出它的深刻弊端。我们不少官员,从网络初起时的不理解、不重视、漠然处之、见事至迟,变为后来的“网络恐惧”乃至惊惶失措,他们由先前的“鸵鸟政策”,演变为退避三舍的“逃跑主义”,以至于还有人发现“规律”,说网络热点是“各领风骚三五天”,只要你硬着头皮顶过去、避过风头,就会有更离奇的焦点出来,所以竟然总结出“不应对、不回答、不出头”的“三不主义”。其实现在的网络,早已成了“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你不主动介入,就是边缘化,就要被淘汰。网上有的“大V”,有一个“纲领”,叫做“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什么意思?你应该懂的。日“拱”一“卒”,每一次的所谓“热点”,都给我们的执政基础留下什么?你也应该醒悟到的。如果听任网络的“国民性”发展到极致,听凭例如民粹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这样的东西久久风靡,恐怕我们连“鸵鸟”都做不成呢!

  “官员大V”现在还是少数,就是这个凤毛麟角,据说还被有些官场视为“异类”,说他们是“出头椽子”,论他们“不慎重”、不可靠,甚至还有“好出风头”、个人英雄主义的“作秀”这样的诛心之论。“官员大V”的不见容于一些官员,一方面印证了官场文化的某些腐化犹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不少官员中确实存在过于爱惜一己羽毛的倾向——他们自己不愿为人民“火中取栗”、不愿为党的事业乃至生命当“出头鸟”,也不待见别人出来说几句公道话,哪怕是亮一个相。已经有人提出了“官员大V”不宜重用,因为他们“不符身份”的意见,这是“情理之中”的毫不意外,也是我们多年听惯了耳熟能详的陈词。

  这篇小文,决不是要官员都来做“大V”争当意见领袖,甚至不是劝官员大家都来触网上网,人各有志,不可勉强嘛!本文要建议的是,我们的某些“官场文化”要改。不改,不能面对网络时代;不改,就得不到人民的持续信任与重托。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