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非外交新理念及话语体系的构建

2016年06月13日 07:41   来源:光明日报   张颖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中国与非洲虽然远隔重洋,文化差异巨大,但双边关系却源远流长,中非关系在中非对外关系史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积极倡导和推动对非外交,强调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石。他先后两次出访非洲,提出“中非命运共同体”“正确的义利观”“真、实、亲、诚”等对非外交新理念,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清晰的战略指引和思想动力,构建了全新的中国对非话语体系。

  “命运共同体”

  2013年初,习近平主席在访非期间首次提出中非是“命运共同体”。他指出,中非关系如同“兄弟情谊”,有“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双方互视对方的发展为自己的机遇,通过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他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老一辈政治家共同开启了中非关系新纪元。双方在支持反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结下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兄弟情谊”。

  此后,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中非是“命运共同体”。他在与塞内加尔总统萨勒的会谈中强调:“中非友好历久弥新,合作潜力巨大,双方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会见喀麦隆总理菲勒蒙时也强调,中国和非洲国家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临共同的发展任务。2015年7月9日,习近平在俄罗斯乌法会见南非总统祖马时再次强调:“中国和非洲历来是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2015年中国公布的第二份《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进一步确认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内涵,指出:“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非始终是风雨同舟的好朋友、休戚与共的好伙伴、肝胆相照的好兄弟。中非传统友好深得人心,已成为中非双方的宝贵财富。”不仅如此,习近平在博鳌论坛等多边会议以及访问东盟、拉美、欧洲等地区时屡屡提及“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将这一理念提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成为中国塑造新型国际秩序的价值观内涵。

  “命运共同体”既是对中非传统友谊的总结,又是对当今中非关系的判断,还是对中非关系未来发展的展望。中非“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将中非的历史命运与现实命运交织在一起,确认了中非友好的历史传承,点明了双方的价值观认同,拉近了双方关系,成为中国对非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发展中非关系的感情纽带。

  “正确义利观”与“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从“正确义利观”的角度对中非相互平等和互利合作进行了阐释。他在2013年访非期间提出,要以正确的义利观为指导,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他强调,对包括非洲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只有坚持正确义利观,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人的心里去。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正确义利观是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的一面旗帜,讲求的是义利相兼、以义为先、情义为重,核心要义是把帮助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同促进中国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推动世界更加均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在尊重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非洲国家发展关系,在给非洲提供援助时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绝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殊权利,绝不干涉内政,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这些原则已成为中非友好关系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石。中方愿与非洲国家一道,以中非友好为“轴承”,经贸和人文两个“轮子”一起驱动,推动中非合作步入快车道,走得更稳、更远。

  “真、实、亲、诚”

  在中国外交的整体布局中,发展中国家是基础,非洲是“基础中的基础”。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非时,提出了“真、实、亲、诚”的对非外交新理念。“真”,就是在交往上真诚以待,“真朋友最可贵。中非传统友谊弥足珍贵,值得倍加珍惜。”“实”,就是在合作时真心实意,“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倡导者,更是积极实践者。”“亲”,就是强调“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诚”,就是在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时,讲求实效,“中方坦诚面对中非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加以妥善解决”。“真、实、亲、诚”是习近平对中国对非交往的总结与战略规划,指导和推动了中国对非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总结中国对非外交新理念可以看出,中国对非外交在历史传承认同、价值观判断、交往原则的定义与定位等方面均推出了新的理念,构建起了新的对非话语体系。多年来,对非话语体系多为西方所主导,西方通过数百年对非洲的殖民,建立了一套强势的话语体系。而随着中非关系的发展,西方媒体利用话语权优势频频抛出“中国威胁论”,大肆宣扬所谓的中国对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掠夺资源”,这些负面论调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形象,而且也阻碍了南南合作、南北关系的健康发展。长期以来,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西方的主流对非话语体系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和自身发展需求,缺乏有效的话语体系。习近平主席对非外交的理解与思考,构成了中国对非话语的独特内容和独创价值,改变了西方主导对非话语权的状况,实现了东西方话语优势的合理转换,在非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共鸣。

  (张颖,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