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美国“民主”“自由”是穿帮的谎言

2016年05月20日 09:44   来源:环球时报   杨军 和亚飞

  长期以来,美国习惯于扮演世界民主“教父”的角色,将其民主理论和民主模式精心包装为“万灵药”,利用一切条件和机会输出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忽悠得一些人对其民主产生原教旨主义般的情结。然而,如同昙花的“民主之春”运动却使其两个谎言穿帮。

  “选举民主”变成了“烧钱民主”

  一人一票的普选制度是美国民主的主要形式,它似乎给了每个选民合法表达意愿的权利和机会,体现了“民主的真谛”。“民主之春”中的抗议者对此却明确表明“不相信”,他们喊出“金钱滚出政治”的口号,直击美国民主制度痼疾。

  金钱政治在美国由来已久,是美国民主制度发展、内生的产物。1828年安德鲁·杰克逊当选总统后进行改革,确立起政治分赃制,其特点就是获得大选胜利的政党候选人把政府官职分配给那些帮助其在选举中获胜的人作为报偿。由此为政治献金打开大门,推动了金钱和民主的结合。此后虽然出台一系列法律,如1925年的联邦反腐败行为法、1940年的哈奇法、1942年的史密斯-康纳利法、1971年和1974年制定并修改的联邦选举竞争法等,对献金进行限制,但实际上在每次选举中,政治献金都大显身手。201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允许个人、企业只要不是直接捐给竞选人,捐赠支持竞选活动的钱可以无上限,2014年4月美国高法以“捐赠是民意表达的一种方式”为据,取消竞选人接受个人捐款的上限,从而为金钱操作选举、“钱主”控制民主提供了法律保护,同时也意味着美国民主“脱下最后的裤衩,堕落成了富人的裸奔”。

  这样,在法律允许下,富豪和利益集团通过资助民主党、共和党选举,用金钱帮助政客赢得选票;政客胜选后,就以职位、政策和项目等形式给予回报,钱与权完成一次次交易。在今年大选中,亿万富翁乔治·索罗斯积极支持希拉里,最近又投入500万美元以激励拉丁裔美国人抵制共和党参选人特朗普的排外言论,高盛公司为希拉里的三次演讲支付67.5万美元的费用,这绝非是索罗斯崇尚公正、高盛慷慨善良,而是因为希拉里如果胜选,这些钱就可带来巨大的收益。据美国财经博客网披露,2007年至2012年期间,在政治方面最为活跃的200家企业共耗费58亿美元用于联邦游说和竞选捐款,而这些公司却从联邦政府的生意和支持中得到了4.4万亿美元的回报,这意味着,企业为影响美国政治花费的每一美元可以获取760美元的回报。难怪一些大公司通常会同时给两个总统候选人捐款,不管谁当选,利益都有保障。

  在金钱政治下,选举的关键不在于谁有投票权,而在于谁能决定选举的结果。所谓的“一人一票”选举,实际是各个强大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是资本主导的游戏。撇去种种幻象,美国大选呈现这样的面貌:

  其一,“烧钱”搏胜选。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费用约为50亿美元,2012年则达到60亿美元。今年仅广告费就估计将达到44亿美元。经验表明,参选者投入的竞选经费多少与竞选成败已是正相关的关系,花钱最多的候选人通常能够取得胜利。正如安德鲁·海伍德在其《政治学》中指出:“选举结果与其说反映了选民大众的利益,倒不如说反映了竞选政党所能获得的资源和财力更恰当。”

  其二,两党“二人转”。富豪、强大利益集团将资助的对象锁定在民主、共和两党内及其参选人上,从而“秒杀”了缺少资金的第三党或者政党联盟胜选的可能。当“总统”“议员”这些头衔在两党之间轮换时,国家的政治权力永远掌握在强大利益集团手中。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坦言,需要巨额资金支持的“金钱政治”对美国政治体系构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将有能力但缺乏经济后盾的参加者拒之门外”。

  其三,压制扭曲民意。美国选举将表达民意、言论自由与捐赠勾连,使言论自由的程度也不得不取决于金钱的多寡。大量的普通人和穷人在没有捐赠或者捐赠很少的情况下,很难平等地表达诉求。数以亿计的美元堆出来铺天盖地的竞选广告、电视辩论和巡回演讲,将普通选民的声音“彻底淹没”。而设计精巧的“代表人”制度、“胜者全得”规则以及日益严厉的对普通公民行使选举权的限制,都使真实的民意受到压制和扭曲,也导致了美国大选的投票率日益走低。

  当金钱已经绑架民主、选举遵循资本逻辑时,“民主之春”的抗议者找不到解决问题的良方,只能提出国会采取行动、阻止巨额金钱腐蚀美国政治的要求,但这无异于与虎谋皮。

  “新闻自由”变成了阶级特权

  美国的民主话语体系中,受到法律保护的“新闻自由”是一大亮点。美国媒体表现出“客观公正”、嗅觉敏感、敢于“扒粪”,特别是对“异己”国家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有着不畏艰难穷追猛打、刨根问底的精神。以至于在“民主之春”运动中,抗议者一直怀揣一个希望,即以抗议行为引得美国媒体的关注、报道,从而“让公众知道美国腐败的选举体制和虚伪的选举法”。但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没有报道,微软全国有线电视广播公司和福克斯电视台的报道时间分别只有12秒和17秒,而且在内容上都称抗议者关注“选举权利议题”,却没有提“反对系统性政治腐败”“反对金钱政治”这两个最能反映运动目标的口号。抗议者只能失望地喊出“CNN去哪儿了”。

  其实,CNN等主流媒体并非第一次 “失明”“失语”。在2011年9月美国爆发“占领华尔街”运动时,它们曾有同样的状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第一,资本控制媒体。美国主流媒体大多掌握在私人手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媒体兼并潮,媒体所有权日益集中,资本在传媒行业的垄断程度越来越高,传媒集团的规模越来越大。当前已是6家大公司控制了90%的媒体。这些大公司根据逐利的需要,可以要求下属的新闻媒体制造舆论,影响公众态度和政府决策,维护公司老板及其利益攸关者的正面形象,将新闻自由变成资本控制舆论的自由。各大公司积极参与竞选捐赠,促使新闻媒体对涉及政治重大问题的报道作出倾向性选择,不能忤逆老板和大股东的意愿。例如,CNN的母公司——时代华纳公司是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希拉里的第八大政治献金提供者,其下属的政治行动委员会、员工和股东等已向希拉里捐款超过60万美元,自然,CNN就不会去碰触反对政治献金的话题。

  第二,政府引导舆论。表面上看,美国媒体不受政府干预,具有很高的独立性。但事实上政府从未放弃对媒体的管理与利用。美国政府设有专门的机构、聘请专业的人员处理媒体方面的事务,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利用法律对媒体的活动作出规定,通过政策倾斜、利益交换、政治压力等影响媒体的老板,总统、官员与记者发展私人关系,通过控制新闻源、为“配合”的媒体提供报道、采访的优先权等等,使媒体舆论有利于政府意图的实现。因此,新闻自由有清晰的边界,媒体不可能“任性”,必须服从美国的“政治正确”。

  第三,媒体参与分红。在美国选举中,媒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参选人的形象塑造、主张传播,还是攻击对手、收集信息,都离不开媒体,由此要把大量的竞选经费支付给媒体。2012年奥巴马在谋求连任时各种广告就花了4.8亿美元。按公司运作的媒体追逐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和广告收益,面对巨额的政治广告只会趋之若鹜。通过为候选人摇旗呐喊,媒体实际参与了金钱政治的分红。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执行董事莱斯·蒙维斯在2012年一次讲话中公开表示,在竞选中挥金如土或许对美国民主是个坏事,但是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当媒体及其掌控人成为金钱政治的分享者,岂会关注“反对金钱政治”的呼声!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彻底的、绝对的新闻自由。在美国,资本与权力是新闻自由的主体,它们联合掌控了新闻媒体,使新闻自由变成“资产阶级的特权”。由此,新闻媒体或出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或基于意识形态等因素的考量,必然在新闻的选择、报道中扭曲事实、违背专业主义的要求,以从根本上捍卫资本利益、维护政体、彰显国家意志。这样看来,“民主之春”运动被忽略就不难解释。而那种“美国有真实的新闻自由”的标榜不过是掩饰“资产阶级特权”的传说,是对内愚弄、对外诱导的工具。

  将金钱政治主宰下虚伪的选举民主和新闻自由精心包装、大力推销,显示的是美国政治精英的算计与霸道!而对美国“民主”“自由”谎言的迷信,透出的是糊涂与教条。当谎言已经穿帮、伪装已经剥掉,难道还要等待更多的“民主之春”来做清醒剂吗?(作者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