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献 唤醒更多生命

2016年05月17日 11:23   来源:浙江日报   李松林

  器官捐献需要制度、法律和规则及时完善升级,并建立相应的器官捐献补偿机制,以此焕发更多的生命活力。

  15日,中国—国际器官捐献移植论坛召开。2015年中国公民器官捐献人数达2766例,大器官捐献数达7758个,包括亲体捐献在内移植手术数量超过1万例,器官移植数量超历史纪录。目前中国大陆公民自愿捐献器官数量已处于亚洲国家首位、世界第三位,我国成为建立自愿捐献体系最快的国家。

  给故人以尊严,给生者以希望。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的水平,历来被认为是称量国家进步和社会文明的一个度量衡。一系列数字表明,从2010年我国实施公民自愿捐献器官试点以来,我国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的人数和手术量双双上升,而在这背后,是社会整体观念的更新,是受助个体和家庭希望的延续。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而生死事大的思维定势,又常常驱使人们选择“完整而体面地死亡”。但其实,人之生死并非只有一种颜色,如何看待生死,也并不是只有一种眼光,在转身离去时捐出器官,其实也是另一种更好的“生”。从这个意义来说,“公民自愿捐献器官者6年间增长120倍”,让人看到了社会成员生死伦理和生命价值观念的双双更新。

  成绩喜人,同时也有不足。要看到,尽管目前我国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的数量有所增多,但与每年约30万患者等待着器官移植和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目前的成绩和变化,依旧显得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社会整体的器官捐献热情尚未被完全激活,不少人对器官捐献的用途和信息透明抱有担忧,甚至对所捐献器官会否成为牟利工具而心有余悸。这就需要制度、法律和规则及时完善升级,并建立相应的器官捐献补偿机制,以此激发更多的生命活力。

  一个人的善,是一滴解渴的水;一群人的善,是一片希望的海。当水滴逐渐汇集成大海,那些在生命荒漠里艰难跋涉、在命运悬崖上拼死挣扎的个体,才会得到善的救济和爱的抚慰。国家层面上,器官捐献的相关机制保障需要继续完善升级;个体选择上,在离开的一刹那,不吝惜自己的一片角膜、一个肾脏。如此,爱心就有温度,他人就有希望,社会就有活力。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