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龄考公务员,吃错了“聪明药”

2016年05月17日 07:27   来源:红网   沈道远

  湖北省纪委“每周一案”昨日通报一起违纪案例,湖北省一村支书李某为考公务员,私自修改户口本上的年龄,并最终“考上”了。后经群众举报,纪委查实,又取消了其录取资格,并限制5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5月16日荆楚网)

  组织从村“两委”主职干部中公开考试录用乡镇公务员,旨在拓展选人用人渠道,挖掘基层优秀人才,充实干部队伍。这一政策对于身处一线的村干部,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可是,李某却因为年龄问题,被挡在了好政策的门外。为了抓住这个好机会,转变自己的身份,李某铤而走险打起了改年龄的主意。事后,李某受到取消录取资格和限制其5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的处罚。表面上看,村支书李某选择改年龄报考公务员是个“聪明”的策略,但是往深里一想,恐怕是吃错了“聪明药”,因为,这一招实在是“太傻太天真了”。

  俗话说,“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一个人撒了一个谎,其实就已经掉进了一个不断用说谎方式去圆谎的怪圈之中。李某能将年龄改小两岁,但是这两年里发生的一切不可能凭空消失。为了掩盖谎言,他势必就要用谎言去编造不存在的事实,而这个编造的过程,就是下一个谎言诞生的开始。这样的循环一旦打开,就如同是在吹一个气泡,破灭只是时间问题。因此,从逻辑上来说,用撒谎的方式去掩盖事实,是行不通的。此为其一。

  其二,事实会不时地跳出来,击穿谎言。李某改小了两岁年龄,这意味着他之前的人生必须被重新改写。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谎言随时都有可能被拆穿。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李某以前的各种证书,写的各种材料,求学的经历等等都会成为揭穿其谎言的铁证。而这些铁证散布在各处,根本无法全部掩盖。这样的现实,会让撒谎者成天活在谎言被揭穿的惶恐之中。一个谎言可能带来的是一个人终生的不安,这样的选择,何来聪明一说呢?

  其三,互联网时代让撒谎越来越难。互联网时代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切都能被信息化、数据化。这些信息数据虽然看起来枯燥乏味,但是由此建立起来的各种“大数据”,会真实的勾勒出一个人的面貌。李某也许自己都不会意识到,其实他的个人信息,已经早就卷进了这张互联网。退一万步讲,就算目前李某的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中无法找到,这也不意味着在日后的交互中,不会被网友“扒”出来。无数被网络监督拉下马的贪官,就是最好的佐证。

  最后,干部管理制度日益严格,压缩了谎言生存的土壤。不管是近些年组织推出的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还是正在探索的干部财产公示制度,都让干部这一群体,受到的监督越来越多,干部的个人信息也将慢慢揭开神秘的面纱,以接受群众的监督。这种制度的倒逼,已经让干部的谎言,难以遁形。即便干部的个人信息谎言躲过了制度的审查、组织的法眼,最终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出原形。

  干部不撒谎、不隐瞒个人信息,这是作为一个干部对组织最起码的忠诚。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一个干部还谈什么政治素养,还遑论什么为人民服务?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