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地方谈】刚需的背后需要精细化管理(图)

2016年03月24日 14:32   来源:东方网   毛承之

  3月,国家统计局发布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二手住宅价格,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有34个城市上涨。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6.7%,最低为下降1.1%。上海以涨幅5.3%排在合肥之后,位居全国第二,但已经将北广深三个一线城市远远地抛在了身后。而同期广州二手住宅的环比只上涨1.2%,上海的涨幅已超过了广州的4倍,呈现出一种明显过热的现象。南昌2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1.2%,同比上涨3.7%,均创下一年来最大涨幅。(北青报、江西日报3月21日)

  在整个经济增长下行之际,而市场房价却在节节攀升,这是什么原因?假如是一种刚需,那么,这种刚需存不存在一种市场诱导与预期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有媒体报道“四成上市公司的利润买不起北上深的一套房”屡屡被商家炒作,以及以商贩为指针,从而反转人生投资创业理念,比如有万科董秘谭华杰“京沪房价要赶超纽约”的说法。

  据上海链家研究部的数据显示,在这一轮房价上涨大潮中,自住型买家占主导,其中又以改善型需求的释放尤为突出。过去,刚性需求买家和改善型买家各占一半,而今年二者比例达到了四六开,在上海的中心城区甚至达到了三七开,后者占了绝大多数。由于改善型买家置换时最先考虑二手房,由此带来了二手房成交量的暴涨。这里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以前的刚需与改善型买家是五五开,而今一下子跑到四六开、三七开?这明显是一种市场结构畸形发展的产物,在搞投机!

  既然市场结构成为畸形发展之势,那么按这种内在结构变化实施相应的调控也是必然的。以前讲,辛辛苦苦半辈子,也不如去搞一套房子。如今,这种消费理念、投机理念嚣张尘上,政府就要加大公共保障房供给力度,坚决把这种房地产金融资本化后的泡沫大幅度地降下来。

  新一轮房价上涨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一个不能不思考的问题。细究之下,房价上涨是一个收入问题。要有收入来源,可以支配,才能继续维系一种房价继续上涨态势。因而,针对居民收入以及个人所得等等方面,要采取有效政策加以调控,从而平抑市场。

  怎么样调控呢?无非是用税率、利率以及市场管理费用等方法来开刀。比如,银行可以根据购房者的收入结构以及水平,给予不同的利率;而税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的居住条件以及收入水平,调降所得税率。也就是说,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年薪收入大于12万元的大有人在。不仅如此,在中国内地许多中小城市,这样的人也多的是,简直是多如牛毛。这就是几年来中国房价为什么会出现一涨再涨的深刻原因。

  那么,怎么办?如何稀释这种地产金融泡沫化趋势呢?把更多的资源分配到其它产业的发展之中呢?这就需要采取政策进一步均衡财富。即保险公司以及资产抵押贷款,包括房屋按揭,要根据实际利用效率来评估,而不是按所谓的评估机构来评估或者按市场同类行情评估。如此一来,如果按房屋实际利用效率以及综合流动价值量来衡量,那么,就可以大大消除金融风险,就可以尽快地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去库存、去风险、去杠杆,从而在另一个方面推动降成本,实现补短板!

  上海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经理卢文曦认为,在众多楼市分析师那里,言必谈“刚需人群”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刚需人群”是楼市发展第一推动力。但上海市近期公布的文件显示,一线城市“刚需”背后最主要的人口数量却呈现减少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杠杆与刚需有密切关系,但是,我们对这种刚需要进行细化管理、精准化管理。如果对它管理不当、不到位,还是一种粗放型发展形态的话,那么,这种市场泡沫还会存在,不独是房地产这个行业,还有其它产业市场。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