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扬我中华文明(图)

2016年03月24日 14:32   来源:东方网   沈宏胜

  有的城市有七八条建设路、公园路等重名街道,有的城市存在不少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不规范地名的存在给群众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为清理整治“大洋怪重”等地名不规范现象,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2016年3月23日《新华社》我国将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等地名“大洋怪重”乱象)

  对于我国将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等地名“大洋怪重”乱象,有人可能不以为然。地名如同人名,不就是符号而已。在欧美一些国家,同样也有中国的地名。整治居民区等地名“大洋怪重”乱象,有“画蛇添足”,“作茧自缚”之意,与我国改革开放,对外文化交流是否不相吻合?

  其实不然,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是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

  问题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对地名文化保护不够,轻易乱改地名,导致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名快速消失。这种乱象,一方面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不利于我国地方文化保护乃至丰富、发展我国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据民政部统计,近30年来,仅伴随基层行政区划和建制村调整,我国就有6万多个乡镇名称和40多万个村名称被废弃。

  如果不采取“补救”措施,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等地名“大洋怪重”乱象,那么像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在我国有可能蔓延。

  造成这一乱象究竟谁之过?笔者以为,一些地方官员,对于我国地方文化保护不够,管理薄弱,在地名命名时盲目贪大、媚洋、求怪,导致“大、洋、怪、重”等地名乱象大量滋生,对地名文化传承造成了很大损害。再则就是对我国文化形态和载体缺乏一定的认知水准。

  我国一些地名至今为何在人们心中挺立了形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像安徽的黄山、长江、黄河;映衬着美丽中国的壮美山川,安庆、吉安等地名寄托着人们祈盼吉祥的美好愿望,六尺巷、仁和庄等地名彰显着和谐礼让的传统美德。

  倘若不清理整治地名“大洋怪重”乱象,那么安庆、吉安、六尺巷、仁和庄等地名,有可能从人们的视线消失,承载着人类文明和彰显国家、民族历史的见证又以何为寄托?

  改革、创新,不是贪大求洋,更不是盲目追崇,而是剔除、割除不合理的“羁绊”,扬其所长,补己之短。

  毋庸讳言,我国将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等地名“大洋怪重”乱象,其意义在于规范和保护我国地方文化,传承和丰富地名的命名;在于提高对我国地方文化管理的能力,在于立规矩,成方圆,扬我中华文明。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