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破解经济下行要靠创新,包括体制的创新、管理的创新、营销方式的创新,也包括科技的创新。但创新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有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在这个方向上走,坚定我们的步伐,保持新常态下的中高速增长,重在质量,重在效率,重在新人的培养,经济会逐步地稳定起来
从人类经济发展阶段来讲,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农业社会,第一产业占主要位置;第二阶段为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占主要位置;第三阶段为后工业化时期,第三产业为主,占到50%以上。发达国家经历过这样一个飞跃,它们的第三产业在经济中占比达60%一70%,甚至还要高。
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一个转折点,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已经超过了50%。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我们的工业化并未完成。工业化完成的标志是什么呢? 对一个大国来讲,通常是高端的制造业,特别是成套装备制造业居世界领先地位。我们只是制造业大国,还不是能够在这方面具有领先地位的制造强国。
需要有大量参加创新的接班人
怎么完成工业化? 第一,加快创新。第二,必须继续发展第三产业。第三,我们的人才要更新。
我的家乡———江苏扬州的仪征市,那里的田都是良田,但现在仪征的农民都到外面去帮人家理发、搓澡、修脚去了,因为收入高。仪征的田由谁来种?苏北农民。我在浙江考察发现,杭嘉湖一带的农民不种地了,去做小微企业,经商去了。地由谁来种?安徽农民。这就意味着农村正在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农民在学技术。
我在丹麦考察时和一个农业职业学校的校长交谈,我问他:你这个学校培养什么呢?他说:我们培养的是家庭农场主接班人,因为家庭农场主年纪都大了,自己的孩子必须要懂农业技术、懂管理经营。这种情况也正在中国发生。我们在几个地方都看到农村在办各种培训班,第二代农民准备接父亲的班来经营家庭农场,这就意味着农民的知识结构在变化,这是中国未来的新现象。新的人口红利从这里产生。
我们在国内考察时发现,职业技术教育已经热起来了。云南楚雄办了大量的职业教育学院,提供很好的设备,向沿海输送技术人才。贵州的毕节学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现在已变成了一个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工程综合学院;原来,毕节学院的学生不好找工作,现在,90%以上都有企业签约了,往沿海输送人才。
我们怎么样使制造业能更上一层楼呢?依靠年轻人。在北京的中关村,北京大学周围新成立的咖啡馆,每天都坐满了人。有大学生、研究生、年轻教员,也有中国科学院的一些年轻研究员,还有民营企业家。他们在谈些什么呢?谈创意、创新、创业。
美国《华盛顿邮报》几年前刊发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中国将来的前景,不是看GDP增速,也不是看GDP总量,而是要看年轻人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创意、创业、创新。这和30年前美国的情况一样,当时比尔·盖茨这些人都是大学周围咖啡馆的常客。这就是中国的变化。我们需要有大量的技术人才、专业人才,要有大量参加创新的接班人。
调整供给侧,国企改革要闯关
现在强调互联网,强调互联网的精神,强调创新的驱动,都符合规律。因为中国现在正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供给、需求两方面发力。两方面发力,能够把我们的宏观经济搞得更好。
增加供给靠什么?技术创新。没有创新,没有新的供给,市场打不开。我们长期习惯需求方面的调控,需求调控是近期调控,因为它解决的是近期的问题,而供给调控是中长期的调控,中长期的管理一般需要好几年,甚至十年。
供给调控有三大内容:第一,部门结构调整;第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第三,技术结构调整,应该把新技术放在前面,这样的话,供给的调控才能完成。
需求的调整和供给的调整是互动的,两端都发力,这属于一个中长期和短期、近期调控的配合,中国需要过这一关。
这一关在什么地方?从供给方面讲,实际上就是国有企业改革要加快,因为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加速,国有企业除了要害部门以外,一般的竞争性行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的限额没有,因地因行业而异就好。推动了混合所有制,企业就能真正独立生产经营,进行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宏观上的作用必须和微观上的作用配合在一起,没有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者,是没法搞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看到,最近一些新的政策,采取共享制度,就是职工持股制度,把骨干工人稳住了,留住了,而且是非终身制,岗位变了,股权就变了。这样的话,能够真正调动积极性,共享经济也能够实现。
共享经济的概念是从经济学中自然引 申出来的。在经济学家中有一个共识,物质财富包括利润,是物质投资者和人力投资者共同创造的。既然是两者共同创造的,为什么利润的分配只归物质资本投入者所有,而人力资本投入者的收入来自成本———成本中的工资部分,这就明显不合理。于是就有职工分享利润,用股权奖励的办法来分享。所以,供给方面的发力要跟上,国有企业的改革要跟上,国有企业才能真正成为独立市场经济主体。
2016年中国经济势头在变好
中国经济没有什么大问题,不要听信国外有些人说的“中国经济遇到了这个困难、那个困难”。不是的。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因为我们要结构调整,我们要改变发展方式,我们要大力培养新的专业人才、熟练技工,这都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是短期内能够奏效的。但是,只要我们的方向不变,持续进行,我们会得到应有的成果。
有人问我,你对2016年经济形势怎么看?我认为,势头正在变好。因为经济下行,它总要破解的。破解靠什么?靠创新,包括体制的创新、管理的创新、营销方式的创新,也包括科技的创新。但创新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有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在这个方向上走,坚定我们的步伐,保持新常态下的中高速增长,重在质量,重在效率,重在新人的培养,我相信经济会逐步地稳定起来。就是开放,我们的观念也变了,现在谈开放和过去20年谈开放一样吗?不一样。20年前谈开放,主要是引进外资,现在不是了。现在的开放是争取国际上的联系,重点在互惠共赢,我们帮助大家一起建设。
(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