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海外旅游购物与狂扫洋货划等号

2016年02月14日 11:06   来源:东方网   谭浩俊

  据媒体报道,今年春节不少人都选择海外旅游过大年。旅游部门不完全的数据统计显示,仅春节法定假日期间海外游客数就达600万人。虽然人民币开年有所贬值,但仍挡不住中国游客在世界各地疯狂血拼,挡不住人们买买买的节奏。

  去年春节,国人到日本旅游时狂购马桶的消息,曾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讨论。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哪个部门对这样的现象给出权威总结。但是,却留下了国人出国旅游喜欢狂扫洋货的结论,以至于每当重要节日到来的时候,媒体就十分关注国人海外旅游时购物的信息,并不断地给这样的购物与崇拜洋货密切挂钩,似乎所有出国旅游的中国人,都具有强烈的洋货情节,都喜欢狂扫洋货。

  可不,今年的春节,面对600万中国人选择海外过年,媒体又将其与狂扫洋货挂起了钩,用了“疯狂血拼”和“买买买”这样的词,好象国人出国旅游,目的就是购物、扫洋货一般。这样的判断,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国人在出国旅游时购物,并不意味着对洋货有着特殊的感情,是想狂扫洋货。更多情况下,只是正常的购买心理反映。把正常的购物行为当作洋货情节,会误导国人对购物的认识,误导国人到国外旅游和购物。

  事实上,外出旅游购物,对国人来说,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所不同的是,由于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以及网上购物的不断增多,国人在国内旅游时,购物的热情已经大大降低,很少还有在旅游景区或景区所在地购物的现象。即便是导演安排的购物店,购物者也会非常谨慎,以至于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导游因为旅客不购物而降低服务标准,甚至与游客发生争执的现象。

  相反,过去国人在旅游时,都喜欢大包小包的购物。原因就在于,难得外出旅游一次,总得给家人、朋友、同事等带些礼物。你一样,他一样,自然也就大包小包地都装满礼物了,留下的印象,也就是狂购狂扫了。不然,很多地方的导游,怎么可能性在没有固定工资的情况下,仍然收入不菲呢,不就是依靠购物带来的回扣。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成本过高、景区拥挤、交通堵塞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一些人开始把旅游的目的地锁定在了国外,特别是与中国距离较近的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随之而来的,就是象前些年国内旅游一样的在目的地购物。毕竟,能够出国旅游的还是少数人,给没有能够到国外旅游的家人、朋友、同事等带些小礼物,也是很正常的事。自然,也就不可了会出现大包小包都装满礼物的现象。而这样的现象,很显然与狂扫洋货是完全不搭界的,是媒体强行将其与国人在国外买买买联系在了一起。

  要知道,如果媒体不加区别地把国人到国外旅游购物都当作狂扫洋货,会给国人出国旅游带来诱导,会让很多人去国外旅游被迫购买洋货,被动地认为洋货比国货好,最终形成事实上的“崇洋媚外”。殊不知,对绝大多数国人来说,到国外旅游,是真心旅游,而不是购物。所以出现购物狂潮,与近年来媒体不加分析的宣传报道有关,与过度渲染国人到海外购物的现象有关。所以,在如何报道国人出国旅游和购物问题上,应当更加客观、理性地报道与分析,而不要把所有的海外购物都当作国人对洋货的特殊情节,继而自贬国货,自贬国人在购物问题上的行为。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