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医更名事件持续升温。曾获得过茅盾文学奖提名奖的西南医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郭继卫,1月27日通过西南医院官网对泸医改名提出7个疑问。他认为,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邻家金字招牌也。问题的本质,不在于更名,而在于盗名!(1月27日澎湃新闻网)
事因去年原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遭到曾使用“四川医学院”名称的原华西医科大学反对。一场关于高校校名之争长达半年之久。教育部为维护相关高校合法权益与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局面,考虑到优化区域高等教育布局,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申请,依法批准四川医科大学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如此,原泸州医学院一年内更名了两次。
不料,此次更名再次引发争议。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6日发布声明,要求四川省“泸州医学院”立即停止其不当更名行为,并已通过第三军医大学向教育部申请高校更名行政复议。显然,再次更名后的原泸州医学院,其“西南医科大学”的名称,又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名称产生冲突。
说来奇怪,香气四溢的泸州老窖,曾被“泸珊老窖”冒牌,而始建于1951年,最终在1978年升格的泸州医学院,却疑似在“冒仿”别人,原因何在?或许,西南医院院长郭继卫的说法让外行们有所领悟:“‘泸医’两番改姓盗名,涵盖的地域面积尺寸变大了”,而且有“傍名牌”“盗名牌”之嫌。虽然这种说法也带有一定的偏见,但一所高校更名,何必要改“姓”呢?如果泸州老窖的产品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会不会改成“四川老窖”或“西南老窖”。这样做不是在砸自己的牌子么?
然而,就像五粮液不会更名为“宜宾特酿”甚至“四川贵宾酒”一样,就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自信,有自己的品牌特色和知名度。如果五粮液不过是民间作坊的土烧酒,那么,最好是进茅台的瓶子里。因此频繁更名且疑似“傍名牌”“盗名牌”的,往往是急功近利、沽名钓誉使然。
其实,教育部对高校更名是加以圆说的,一是办学层次调整引起的更名,二是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办学水平提升引起的部分学院更名大学,三是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脱钩,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产生的更名。但是,就这三种更名因素而言,都属于专业结构调整或办学水平提升,以及转制。那么,只要改成更名副其实的“名”就可以了,为何还要更改有涉立足之地的“姓”?本来,泸州医学院1951年始建时取名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1959年更名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泸州医学院。一路走来定位越来越清晰。那么,为何泸州医学院不像泸州老窖一样,一直在打品牌保卫战,而是往别的“品牌”上靠?答案只有一个,他的自我意识和定位,可能还是“泸州土烧酒”。
对此,教育部也意识到,“目前确实存在少数高校盲目追求升格和更名大学,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特色弱化的问题。”而西南医院院长郭继卫更是一针见血:“‘泸医’两番改姓的真正目的,盯得是别人创用多年之名称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企图不劳而获地去窃仿侵占他院几代人呕心沥血打造的著名品牌。”看客们虽然不明觉厉,但按照“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雄气概,即使成了人物,有了身价,也只需在“名”上加以修饰,如果连“姓”也改了,莫非是想去干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