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经过一年多规划,这一战略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统筹全局的大战略,中央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向国际社会清晰地昭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目标和计划。4月底习近平主席对巴基斯坦进行了国事访问,将中巴经济走廊确定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5月份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两国签订《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这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取得重大突破,逐步进入实施阶段。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所提出的倡议必然会影响国际体系中的其他行为体。这一影响不仅延及中国周边国家,还可以预料到会影响其他大国的对外行为。因此,在这一倡议逐步推进的过程中,目前已经出现或者可能更多地出现“未曾预想”到的问题,这也是未来“一带一路”推进中要解决的问题。
六条走廊之间的互相影响
六大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骨架。它们之间既是相互竞争,也是互相补充的关系,需要明确六大走廊推进的方向和各自发展重点,以实现协调并进的目的。
中巴经济走廊定位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具有良好的政治基础,但是经济收益的风险高。巴基斯坦内部对经济走廊路线的选择还存在巨大争议。中国需要中巴经济走廊在较短期内发挥旗舰项目的示范作用和样板工程,以增强一带一路建设的信心。因此,要确保中巴经济走廊路线的选择能够很快实现走廊自我维持的功能,而不需要让中国背上未来的投资负担,推动巴基斯坦减少内政消耗而延误经济带的整体发展。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工作组已经召开了两次会议。预计2015年年底在印度召开联合工作组第三次会议,届时将通过四国联合研究报告,并就建立四国政府间合作机制进行磋商。这一走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印度由于东北部的民族问题等会多方阻挠经济走廊的发展。缅甸大选后的复杂形势,对于推进也比较困难。因此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目前只能作为备选项目,耐心推进。工作重点是可以利用孟加拉对其被边缘化的担忧,发挥孟加拉的积极性来推动印度。
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优势是,中蒙俄三国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三方都明确的共识,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能同俄罗斯的欧亚联盟、蒙古国草原之路进行对接,实现中蒙俄的共同发展目标。这一走廊连接中国东三省、俄罗斯的远东及西伯利亚,与天津港、大连港等也息息相通,是一条潜力巨大的经济走廊。但俄罗斯不会放手让中国主导整个中俄蒙经济走廊的发展,而且俄罗斯也没有经济能力来发展这一走廊,而且蒙古但“多头下注”外交,也不会愿意完全与中俄捆绑在一块,因此会适当控制走廊的发展节奏。
新亚欧大陆桥从中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港,辐射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的问题是运量不足,可能侵蚀其长期维持下去的可能行,而且途径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波兰等众多国家,通关成本高。所以,如何依托便捷的铁路运输系统,推动沿线国家通关便利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建设一条便捷高效的经济大通道,是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课题。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则是从哈萨克斯坦到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的新经济走廊。这一走廊的问题是,经过很多不稳定地区,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势力都是未来发展的威胁。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发展已经具备比较良好的经济基础,特别是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但是目前由于南海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中国与中南半岛的合作推进的整体氛围。
六条经济走廊将中国东、西、南、北与沿线国家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同经济走廊由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发展特色的差异,在发展重点上也各有不同,地缘政治的风险也不一样。因此,要统筹安排,评估风险程度,有重点有步骤地选择优先走廊的项目,予以推进。
沿线国家与“一带一路”的区别对接
目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达到六十多个,涉及九十多个港口和城市,重点项目会达到几千个,基础设施项目至少有三四百个。在建设中:
一、要进行三个层面的对接设计,根据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对接方案。部分国家建立双边的联合委员会。需要与中国进行全面经济合作的国家,就需要建立双边联合委员会,以充分发掘经济合作潜力;根据项目和合作领域,也可以选择部分国家组成某项目的联合委员会,例如可探索中亚国家间建立联合跨境道路的联合委员会。可以选择建立整个地区的联合委员会。
二、区域不同重点领域的对接。每个对接的国家和区域,要选准它们的优势,鼓励优势互补。如中亚,重在石油管道的经营;印度洋沿岸国家,重在海洋基础设施和海上经济的合作;新欧亚大陆桥,则重在道路的便利化等。
三、与区域内大国的对接,尤其注重增信释疑的工作。地区大国的抱负,都决定了它们对“一带一路”的警惕性,如南亚印度、东盟印尼,采取措施化解地区大国的担忧,防止它们的消极破坏。换言之,一定意义上要赋予它们知情权、发言权和共同决策权。
线外国家与线内国家的关系
自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后,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中国的这一宏大倡议。不属于“一带一路”范围涵盖的国家,特别是非洲、拉美的国家,都对此疑惑不解:难道中国将经济外交的中心有所调整,不在看重它们的作用吗?为此,我们需要明确向国际社会传达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个发展倡议,是要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它是包容性的共享性的经济合作形式,而不是搞封闭的贸易集团。中国不限定特定的区域,只根据彼此切实可行的需要进行符合双方的发展需要。中国欢迎非洲、拉美国家以某种形式加入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
二、中国的“一带一路”是要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形式重塑整合。而中国与非洲、拉美国家都已经存在这样的双边或多边合作框架。“一带一路”与这些合作框架是相互补充的,在内容上也是相同的。线外国家更可以发挥自身的特长,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
三、拉美、非洲国家并没有被排斥出去。欧亚大陆国家通过陆路相连,而拉美、非洲国家则通过海路相连。因此,“一带一路”包括了这些国家。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