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来,记者奔赴四省采访了100位50岁以上的高龄农民工。在他们的打工生涯中,均遭遇过欠薪,其中,有的欠薪长达10余年,索要无望。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7.1%,达到4684万;农民工人均被欠薪9511元,比上年增加1392元。(12月21日 澎湃新闻网)
与新生代农民工相比,高龄农民工更加弱势。一方面,年过五旬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往往承受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另一方面,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高龄农民工通常只能从事一些相对轻松的体力劳动,从而导致收入下降。作为“弱者中的弱者”,“高龄农民工被欠薪”让我们见证了一个阶层或者一个群体脆弱、艰辛的生存生态。
高龄农民工追求一种“保守的稳定”,他们往往会跟随亲友、老乡等熟人一起进城务工。这样的“抱团取暖”,尽管让高龄农民工享受了诸多便利,也让他们的欠薪问题具有普遍性。每一个不良商家和包工头的背后,都有着少则数人多则数十人上百人 “钱袋空荡荡”。换言之,少数人的“荷包鼓鼓”,是以牺牲他人的合法权益为代价的。
一个旨在“让劳动更有价值、让劳动者更有尊严”的社会,农民工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和激励,本身就是劳动者权益的缺失。 当农民工基本的劳动报酬都得不到保障,他们适应城市、融入城市又从何说起?
农民工作为“漂泊的候鸟”,游走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地带。为了讨回欠薪,农民工千方百计地使出浑身解数——用哭穷、求情、耍狠乃至跳楼、拉横幅等进行表演性抗争,将个体遭遇公开化,从而“曲线维权”。在强弱关系失衡的格局下,农民工利用“弱者的武器”,只为了争取和捍卫劳动者最基本的合法权益。即使要到了欠薪,农民工也可能会遭遇暴打;这样的悲苦人生,让人痛心不已。
守卫公平正义,健全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农民工讨薪“撑腰”,需要公共部门有一种“等不及”、“伤不起”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只有将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农民工悲苦的人生才会多一些光亮和温暖,农民工才会少一些讨薪需求;即使讨薪,也不需要承受屈辱、矮化自己。
在农民工权利不断彰显的当下,讨薪的境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劳动者是否拥有足够尊严和安全感的一面镜子。实现农民工讨薪的制度化、规范化,固然需要在制度完善、漏洞修补上下功夫,也需要将“有”的东西落到实处,发挥好制度的应有效力,及时地为年终岁末的“讨薪季”保驾护航,让高龄农民工“开开心心回家过年”。说到底,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