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微线上“隐身”倒逼环保线下共治

2015年12月21日 11:06   来源:光明网   薛家明

  12月18日,微信圈里一则《安康一场火灾,烧出一个“吃闲饭”的官微》(以下简称“网文”)被纷纷转载。网文称,“今天,江北寇家沟失火,网友想@‘安康环境举报热线’,却发现找不到了。原来该官微已悄然改名‘akhjj-czd’。”网文质疑安康市环境监察支队官微对群众投诉推诿塞责:每次都推给别的部门,你是来干啥的?(12月20日 《华商报》)

  政务微博是政务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也相关单位与群众沟通的又一个桥梁。安康市环境监察支队官微擅自改名,无疑是与民众自我疏离,堵塞公众环保投诉的渠道。这样的举动自然让人气愤不已。而对此,相关负责人称,官微名称用字母“akhjj-czd”代替“安康环保举报热线”系维护人员私自更改。其潜台词就是,官微“隐身”是个人行为,市环境监察支队也是无辜中枪,并非是故意推诿责任。

  官微“隐身”,真的不关乎责任推诿么?恐怕未必如此。事实上,“安康环保举报热线”对网上举报的软抵制,是一而贯之的。比如,对关于电喇叭大声叫卖答复是,“请直接拨打110”;对小巷臭水横流几年回复: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由住建部门和城管部门负责,请直接与他们联系。甚至,对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直接不耐烦的回复“希望不要重复发”。显然,这种习惯性的推诿、不耐烦,很难不让人产生,官微主动“隐身”躲清闲的联想。

  退一步说,即使官微“隐身”,真是个别工作人员所为,相关部门也难辞其咎。官微是国家资产、政府的“传声筒”。其言行更具有官方性和权威性。倘若被人恶意篡改,就容易误导舆论,引起混乱。以“安康环境举报热线”为例,假若被一些企业利用,发表一些抹黑竞争对手的“污染软文”,其危害可想而知。因此,官微的维护、发布,都应遵循一定的工作流程,并由相关领导把关。而工作人员“私自”把“安康环境举报热线”改名,至少说明该官微管理粗犷,主管部门并不是躺着中枪。

  可见,官微隐身,主管部门不仅不是无辜躺枪,更难逃推诿责任的质疑。

  目前,对于环保官微“隐身”,社会上并不乏同情者。他们认为这是环保无力感的体现。比如,就“小巷臭水横流几年”举报而言,污水管网是住建部门的责任,环保部门很难插手。即使依据部门分工,环保部门不是这些问题的直接责任单位。但面对水污染、噪音污染,环保监察部门也不能无事一身。既然认证为“安康环境举报热线”,就必须承担起环保举报的担当,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群众的环境举报。而不是用“请直接拨打110”“请直接联系相关单位”敷衍。

  官微“隐身”倒逼线下环保共治。事实上,官微隐身背后则是线下环境治理的集体失语。而要破除这种隐患,不仅需要环保部门在线上,以更积极的态度运营官微,回应群众关切。更需要相关部门在线下相成大一统的环保共治格局。一方面环保部门要当行“领头雁”,更积极、主动的处理环保问题。比如,遇到噪音污染投诉,积极@公安部门,并提供技术支持、法律咨询,共同出面予以解决。另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打破责任边界、联合执法,形成大一统的管理格局,合理解决城市污水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