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一名15岁孩子猝死课堂的事令人唏嘘不已。
报载,11月10日,南阳市13中学生宣云博在早读课堂上突然昏迷,待120急救车赶到时已无生命体征。宣云博是个学习勤奋努力的男孩,猝死头晚写作业到半夜,早晨6时起床尚无异常,父亲将其送校晨读,不期竟阴阳两隔。
宣云博的父亲写了篇悼文追思孩子。文不长,但字里行间充满着丧子父亲的悲痛、悔悟与反思。
他说:“娃啊!爸爸深深忏悔:每天睡眠那么少,还无形中增加你的学习压力,更不该面对你的累过多鼓励了做坚强男子汉。愿天下父母别再给孩子加压了,还他一个自由轻松的童年!”
文章在当地微信圈中大量转贴,闻者无不动容。此后,许多网站予以转发,触动了更大范围的“群体记忆”。众网友吐槽说,这种起早贪黑上学的事都经历过,有的辛苦程度还甚于此。有位网友说,直到大学毕业工作多年后,还常常做噩梦写作业和考试,每次都被吓醒来。
虽说,宣云博猝死的真正原因尚待求证,但中小学生课业重、学习压力大、睡眠时间少则是普遍现象。因此,当花季少年猝死课堂,又有父亲的真情忏悔,自然引发人们对中小学生“过劳死”的苦痛共鸣。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街头最早匆匆赶路的多是中小学生,尤其是一些离校远的孩子,常常是披星戴月。不仅如此,放学回家后他们还有繁多的课外作业要完成。以至于许多家长感慨,如今最辛苦的是孩子,孩子太累!
应当承认,读书求学不是件轻松的事,我们的民族传统里,也不乏“头悬梁,锥刺股”的励志故事。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教育作为社会事业,若以透支青少年健康的代价来完成学业,就是件可怕而且可悲的事了。
有资料显示,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一直呈下降趋势,中小学生上体育课猝死、跑步猝死的报道屡见诸报端,以至于有的学校为上体育课左右为难,甚至要和家长签订免责合同。曾经有专家到一所中学调研,20名中学生竟有一多半做不了一个“引体向上”动作,还不如一位70岁的老人。
“课堂猝死”是“跑步猝死”的升级版,如果再不重视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谁知又会有怎样的悲剧上演!
不错,近年“素质教育”渐受重视,但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其实更多的是谈文理史地等科目以及“德、智”的全面发展,而“体”则似乎是“编外”的,可有可无。最终,所谓素质教育总是让位于升学率、重本率,以及各种考试成绩排名,“状元”更成为各校追逐的最高目标。
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压课堂压,学生放学后家长再加压,这次考试考了第几名?班级第几年级第几?社会各界年年喊“减负”,但对孩子们来说,繁重的功课负担最终变成了更为沉重的心理负担。重压之下,不少花季少年似乎都处于半枯萎状态。
“猝死”这样的字眼,过去人们只见于中老年人,但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此等悲剧竟落在花季少年头上,这既令人痛心更让人匪夷所思。孩子在课堂上的猝死不能只换来一位父亲的悔悟,还应引起全社会的警惕。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