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将转向供给管理

2015年11月13日 07:00   来源:京华时报   周子勋

  最近,两次高规格的经济会议格外引人注意:一是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二是李克强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

  综合会议以及最近迹象来看,有两个重要信号值得关注:一是宏观调控思路出现重大调整。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财政工具的重要性将获更多强调,货币政策出现微妙变化。李克强强调,要用好积极财政政策空间,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供给端制度改革才是实现经济平稳转型的必要基础。当前,像过剩产能、僵尸企业、融资成本高企这些难题已经造成大量社会成本,长期积累无疑将对整体经济增长动能产生重大影响。国务院领导多次谈到要加快解决融资难方面的改革,但僵尸企业截留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和人力资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因此,重视供给侧调整、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很有必要。

  正如专家所言,需求管理的目标是总量管控,手段是简单地收紧或放松银根,这适用于发达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但并不适用于现阶段市场化并不完善的中国市场。与偏重刺激消费、需求与投资的“需求管理”不同,“供给管理”要求减少干预,使经济自身增加供给,提振经济活力。

  事实上,目前推进的大多数政策的确带有供给管理的特征,如营转增改革、从结构性减税到大规模减税、放松政府管制、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打破垄断、鼓励创新和创业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当下的中国就是要坚定地推进市场化改革。

  从实际情况来看,实现中央要求的“调结构”“转动力”还有很长的路。因此,未来的宏观政策还需要更加广泛的目标考虑。中国的经济政策不会只是一种模式,未来将从需求侧管理转向供给侧管理,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