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跪真是“文化”?

2015年09月25日 09:55   来源:东方网   凌河

 

  通衢大道,十字街头,大盖帽的“下跪执法”,引出了百千评家,而沈阳爱工街的一家火锅店的“下跪感恩”,更激起了众说纷纭——“感谢老板,给我工作”,火锅店员工齐刷刷跪地,向端坐着的老板叩首。而对舆论的风言风言,老板方面一言“这是一种感恩文化”,几乎要把下跪一事,提到了“孝道”的高度。

  下跪新闻,早不是今日才有,关于这种“文化”,近年以来,媒体之上,多是赞誉大于批评。某县县长,为民作主,结果升斗小民跪地以谢,我们感动过;灾区老汉,向前来援助的“大军”跪以谢恩,我们感恩过;二八少女,为救母病,长跪以求援助,更几乎要成为“第25孝”,而被媒体反复“高扬”——现在又来两条“下跪新闻”,又有什么新鲜呢?

  火锅店的老板说得对,“下跪”确是一种“文化”——国人的下跪,据说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俺们的老祖宗。《庄子·天宥》说,轩辕黄帝去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便是“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的。五代以降,随着椅子的发明,下跪更是风行,成了尊卑之常礼。官员上朝要跪,下属觐上要跪,谢主隆恩更要跪,便是小小老百姓,见官答话,拦轿呼冤,更是五体投地,长跪不起。几千年的下跪,溶化于血液,落实于双膝的,就是鲁迅先生借法官之口对于阿Q大堂之上“乘势跪了下去”的一句斥责,叫做“奴隶性”,算是击中了“下跪文化”的要害吧!本来辛亥革命,在推翻了黄帝小儿的同时,已以鞠躬握手取代跪拜,然而下跪之习,却并未了之,到了近年,竟有了复燃之势,所以“下跪新闻”,此伏彼起,“感恩文化”,高举高打。至于荧屏银幕之上,皇恩浩荡之下,满朝大辫子,一片下跪声,连站起来,都要叫“跪安”,以及清官膝下,包公面前,平头小民的“跪谢”,就更是时时入目,作为“文化”的典范啦。更有甚者,连反腐倡廉的大片,那里头的百姓冤民,不也是齐刷刷跪成一片吗——真不知是抄了清宫戏的“艺术”呢,还是脑子里油然而生的“文化”?

  其实频频下跪的,并不只是俺们的国人,居然还有洋人呢!四川郫县的民警,曾经全城大搜索,终于为一位波兰客找回了丢失的提包,于是这位叫做瑞格穆特·马克瓦卡的洋人,“扑通一声长跪在地,磕头向中国民警表示谢意”。这样一条新闻,被当时不少报纸当成“重头”,喜形于色,赞颂不已,还特地拍了洋人跪地的大照片,放大制版,说是给咱们争了光......

  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此者下跪,不同凡响,乃是一位金发洋人,跪在我们的面前,所以叫“为国争光”。争什么光呢?大概就是说俺们老祖宗的这个“文化”,真是博大精深,连洋人来了也要入乡随俗。当年乾隆,为了英使马嘎尔尼来华,觐见时跪还是不跪,真是煞费了苦心,结果还是只让马嘎尔尼跪了一条腿,而现今这个马克瓦卡,只是因为“在这里工作了几年”,于是对于双腿下跪,竟是那样的自觉自愿啦,这就让人奇怪,难道这就是以“礼”制夷,可以兵不血刃,叫做以习化人,连洋人也不能幸免?

  按说中国人其实早已“站起来了”,不跪了,但为什么“下跪新闻”仍然若出其里?有人说,这是因为某些国人的“文化”特别“深厚”,也有人曰,他们之双膝那个地方的“装置”特别灵活。究竟怎么会事,我也不知道,但有一句话是有道理的,那就是“文化”也好,“感恩”也罢,总不能凡事“诉诸于膝盖”吧!

(责任编辑:屈波)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