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排放门”:当德国制造遭遇“三聚氰胺”

2015年09月25日 09:54   来源:环球时报   刘戈

  受排放数据作弊丑闻困扰,大众汽车股价连续跳水,市值不断蒸发。对大众来说雪上加霜的是,继美国之后,韩国相关机构也宣布开始调查大众,而法国则要求在整个欧盟范围内对大众进行调查。可以预见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大众汽车主要销售市场国势必也会连锁反应,对大众汽车进行调查,同时掌握在竞争对手和传媒手里的各种不利大众的证据必定会次第出现。

  事件到底会发酵到什么程度,目前还难以判断,但对于一家信誉良好、国际知名度高的企业来说,高额罚款并非大众的最大损失。故意造假所产生的品牌负面杀伤力远大于单纯的产品质量事件。美国环境保护部门对大众的指控是在所产车内安装非法软件、故意规避美国汽车尾气排放规定。他们发现有些在实验室通过了尾气排放测试的大众汽车行驶过程中排污量会增加。在美国相关机构对大众汽车尾气排放差异性系列测试后,大众公司终于承认其使用了加密技术以骗过排放测试系统。

  这个故事听上去科技感十足,本质仍是个有关控制成本与提高利润的烂俗故事。让我不由得想起几年前发生在中国乳品工业的“三聚氰胺事件”。这两个发生在不同行业、不同国家、不同量级企业的故事在同一点上惊人地相似:为了规避政府制定的某项导致成本上升的标准,通过一种颇有“创意”的方式,使之既能够通过检测,又不增加过多的成本。不同之处在于形式:中国奶贩通过添加三聚氰胺增加蛋白质检出值,德国车商则通过修改软件降低排放污染物检出值。

  “德国制造”一直在中国被各种传说和故事打造成耸立在云端熠熠发光的工业神话。从青岛原德国租借地下水道中发现德国施工者特意用油纸包着的维修工具到兰州铁桥原设计单位百年保修期到期后发来的维修保养通知,从有志青年放弃名牌大学上技校借工余时间捧起一本黑格尔的《小逻辑》到率先提出打造“工业4.0”,日耳曼民族严谨的哲学思维和一丝不苟的工业精神似乎充分结合在一起。“德国制造”似乎就等于精致、耐用、科技、节能、安全等形容高品质词汇的集合体。

  各国越来越严格的法律和惩戒力度,以及成熟市场失信成本的不断提高只能使造假的方式和领域日渐减少且“日新月异”,但不可能灭绝。这种游戏规则,比起对“某国制造”的顶礼膜拜更加现实。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家公司对于产品质量、性能、安全的不断追求,一定是基于市场规律对竞争力的追求,而不是哲学、道德、情怀演绎的结果。脱离这一前提将“德国制造”神圣化,并依此来贬低“中国制造”实在低级而无趣。

  大众丑闻与“三聚氰胺事件”最大不同在于:检测机构主动发现并发布大众十分隐蔽的造假行为,而不是在出人命被举报之后。企业过分追逐利润铤而走险的克星就是政府监管能力。此次美国环保监管机构漂亮的“本垒打”值得中国相关机构学习。▲(作者是央视财经频道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