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中秋节来临之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中秋月饼食品安全监管与消费提示”(下称消费提示),与往年相较,今年将“监管”提至“消费”之前,强调从生产到流通环节的严格管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需注意的是国家食药监局从未批准过保健类月饼。(9月23日澎湃网)
时近中秋,各式月饼在市场看涨的行情中展现着不同的销售境况。不少“保健月饼”也充斥其中。然而,未获国家食药监总局“准生证”的“保健月饼”未发挥保健作用,价格却高得离谱,试图去掏消费者的腰包,恐怕难以实现,作为消费者应该擦亮眼睛小心上当才是。
这些所谓的“保健月饼”,无疑迎合的是消费者追求健康、青睐保健型产品的心理。这种市场营销方式,往往会一时收到意外的收获,但一旦被消费者识破其只有卖点而无亮点(有特殊质量创新)的时候,就会在市场上逐渐萎缩,直至被市场抛弃。
其实,“保健月饼”,只不过是众多商家谋取自身商业利益的一种营销。靠噱头,靠概念,靠名气,靠炒作,然而,却偏离了以质量为基础的市场基本定律。不管是那些打着花哨概念的化妆品,还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所谓的高端酒水,抑或是让男人健壮的补肾壮阳产品,让女人苗条的减肥药,可谓是种类繁多,一片“市场繁荣”,背地里却只有一两种产品,甚至有的还是假冒伪劣产品,换个包装,填个新词,包装的高大上,用来糊弄单纯的消费者而已。
这些“保健月饼”之所以能够不断衍生,在市场大行其道,除了有消费者不懂行情,也有为迎合部分送礼族的心理,同时与国家管理部门监管存在漏洞也有密切的关系。关于月饼的种类、配料、标准,已经有国家相应的行业标准来约束。即便是有所创新,也应该向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报备,以便于加强监管。
月饼作为一种节令性食品,其本身受到节令的限制,又属于高糖、高脂食品,其本身的短板让月饼商家挖空心思去迎合市场来延伸月饼的销售额。但这种迎合,不能突破市场的底线,不能违背国家的行业和产品标准,不能侵害消费者应有的权益。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深深的一段情,让我思念到如今。正如月饼不是中秋节的代表,没有什么实质创新的“保健月饼”也不应是月饼家族的新秀。其“徒有其表”的事实,必然不能打动消费者的心。而要保障消费者的权益,除了消费者自身要加强识别,不贪图小便宜之外,国家的相关监管部门,尤其要加强监管。不能仅仅以“未经国家批准”为由,给“保健月饼”大行市场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