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问题需要关注而不是炒作

2015年09月22日 07:29   来源:长江日报   付小为

  连日来有几则新闻陆续曝出:山东老人弄脏公交被驱赶、安徽老太与男子公交对骂扭打、湖南女子公交占两座并推倒老人。本来只是见诸不同报纸的小篇幅社会新闻,经门户网站罗列摆放在一起,其间的共性和联系性顿然清晰。

  老人是这些事件的重要一方,他们在不同的故事中或弱势或强势,而将这些新闻“归类”,大概是为了让这些现象愈显突出,甚至隐性地提出一个问题,老人群体与社会其他群体的关系,是不是哪里不对劲了。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结构的过快变化与现代生活、传统观念、政策宏观规划之间的不协调,确实带来了一系列的“老人问题”,不仅社会对“老”需要有观念上的再认知,如何合理分配各类资源,在让老人能够安享晚年的同时又不至于挫败年轻人的积极性等,也是值得思考的重要方面。然而,回到舆论视角,我们看到的是,走在老龄化的核心问题之外,媒体所关注的“老人问题”好像是另一回事。

  这些年,以“老人”为主角的新闻确实不少,一些时候,他们受了委屈、伤害,另一些时候,他们又好像蛮不讲理,成了他人生活的麻烦制造者。相同的是,这些消息往往扎堆出现,彼此相互佐证似的,引导社会判断走向某一个方向。

  就像刚刚落幕的安徽“女大学生扶老人被讹”事件,在过去的十多天里,舆论场对此事始终抱持热情,无论相关调查有所进展还是延宕。这种沸沸扬扬的不断加温模式,早已脱离了纯粹的究其真相,炒作成为了推动持续关注的主动力,一时间,各地也顺势“补充”出几条似是而非的老人倒地新闻。

  如是蜂拥而上的报道,总能在短时间内聚集舆论场的能量,形成一个共同的声音。比如老人讹人,又或者年轻人不尊重老人。并且每种情形,都仿佛挟社会主流之势。如果由此对相应的群体作一个笼统的判断,恐怕谬之甚远。

  拿前面的几则公交事件来说,很遗憾,我们生活中无法杜绝类似的事,但必须说,它们肯定不会是生活的主要部分,而它们共同呈现的争执、蛮横、霸道,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对象恰巧是老人,但未必针对老人。而经由媒体的刻意安排,却归入到老人讹人事件后的又一类“老人问题”中。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炒作。

  为了吸引外界注意,炒作越来越频繁地运用于各类报道、编辑中,可能是针对某个个例,也可能是对一个群体。仅就老人而言,近年来我们常听到的“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的伪命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由同质性负面报道汇集、推论的结果。而同样的方式针对任何群体,少年、青年、中年人;教师、律师、官员,都可能形成一个相对群体的负面形象,但事实上,这样的判断符合这个社会的真实面貌吗?这样的炒作方式一旦变成媒体从业者的习常,不但模糊着人们对基本面貌的判断,更无形中助长了比坏、比劣,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