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50年巨变的最大推力是得民心

2015年09月09日 13:58   来源:人民网   亦多

  在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日子里,全国人民一起欢庆的最大理由,无过于西藏选择了一条有前途的正确发展道路。而50年的历程,也足以验证西藏的发展道路是否正确。

  9月6日发表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白皮书中说:过去的50年,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评价一直被西藏50年来的发展历史所加持、所证明。

  同时,西藏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并未改变一点:即如今的西藏还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地广人稀,却是祖国视若珍宝的战略屏障;自然条件艰苦,人们还一直向往着哈达一样洁白的生活。也就是说,物质生活在大踏步地前进,精神生活的底色也从未改变,这得益于中国发展道路的包容性。

  众所周知,过去的西藏,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那里的人民注视高远的精神世界,可是在现代化的重要关口落后一步。

  因此,从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到自治区正式成立,党中央治藏方略的核心,始终是在维护西藏社会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举全国之力把西藏逐步推向现代社会。这里说的稳定,并不止是社会治理层面的,也不仅意味着政治上团结、经济上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等。它还意味着:物质文明的进步,虽然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社会变迁,却不会动摇西藏人民基本的心灵生活,同时保护和传承好了西藏的传统文化,还不以牺牲西藏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西藏工作重要原则,显然也是为了帮助西藏实现这样更高层面的稳定发展。

  某种程度上,西藏取得进步的方式,或许比西藏进步的幅度,更能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从现代化的数字指标上看,2014年,西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0亿元,虽然还是全国最后一个低于千亿元的省份,但就是在这样的经济体量下,让300多万西藏人民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基本迈进了现代文明生活的门槛。而与此同时,西藏的江河、湖泊、森林、草场、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都得到了有效保护,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对当前这个发展阶段的中国而言,这样的生态发展,不仅是极为罕见的,更是殊为不易的,只有西藏等极少数地区做到了这一点。

  西藏能走出这样一条得民心的道路,当然和中央、全国各族人民的援助分不开。而历史背后最大的推力,无疑是文明位势和民心所向。50年来,西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废除农奴制、接受现代文明生活,等等,主要是当历史进步给了更大空间以后,西藏人民自主选择的结果。拿最不容易改变的生活习惯来说,以前西藏流行萝卜、白菜、土豆这“老三样”,而随着本地蔬菜自给率达90%以上后,许多家庭开始研究做菜,电视里各类烹饪节目大受欢迎。改变西藏人饮食文化结构的,并不是简单的大棚蔬菜,而是人们内心对于美好生活的真实向往。

  这些事实也雄辩地证明了,国家对于西藏发展的各种政治安排、政策方针是有效的,50年来稳定西藏局面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有力的,长期坚持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可行的。西藏的现实发展道路,远比任何人臆想的“中间道路”靠谱得多。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