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评估外力让政策落地更有声

2015年08月28日 14:11   来源:新华网   韩振

  只闻得到政策的“香”,却吃不到政策的“肉”——这是人们对部分政策无法落地的形象说明。不过,随着第三方评估机制的强势介入,这种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3家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汇报,这是本届政府组成以来,第三方机构第3次走进常务会会场。汇报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大议题,直截了当、不留情面地指出了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要求各地各部门“对号入座”,并反馈解决方案。

  由此可以看出,第三方机构介入重大议题评估已成常态,并且形成了“指出问题、对号入座、解决问题”的落实机制。第三方机构的评估,因其反映的情况更加客观真实,无疑将会在更多重大议题中得到应用。

  古人云,令必行,禁必止。在法治社会,保障政令畅通更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然而长期以来,各地普遍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式的政策悬空现象,导致该到群众头上的实惠到不了,该到群众嘴里的肉吃不到,久而久之群众对政策、对政府就丧失了信心。

  之所以出现这种怪象,与部分干部的懒政庸政行为不无关系。第三方评估机制的介入,犹如权力场中的“鲶鱼效应”,当“内力”不足以使事物发生改变时,就需要借助“外力”来进行刺激。但第三方机构要真正发挥应有作用绝非易事,一方面需要经济上的独立,另一方面也需要专业上的精纯,此外更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在背后撑腰。相比较而言,前两者较容易做到,第三点操作起来更难,但也更加重要。

  值得欣慰的是,当前全国多个省市已经在政策落实监督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日前,辽宁、吉林、安徽等7省市根据国务院大督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了严肃追责,一批官员因政策落实中该办不办、推脱责任、玩忽职守等不作为行为受到了撤职、降级和严重警告等处分。

  可以预见,伴随着第三方评估在政策落实中更广泛地应用,将有更多干部因行政不作为而受到严肃追责,同时也将有更多的政策“落地有声”。当政令畅通,人民群众将享受更多的政策红利。(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