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观逆周期管理熨平非理性波动

2015年08月17日 07:20   来源:经济参考报   陈涛

  近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指出要树立危机应对和风险管控意识,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和风险。宏观经济金融风险,从根本上说是基于个体“羊群效应”的市场非理性波动的集中反映,而加强微观逆周期管理,或可减少市场非理性波动,降低宏观经济金融运行风险。

  市场非理性波动是微观主体经济心理波动的集合反映。处于经济社会交易网络支点的微观个体,承受来自各方面的经济信息冲击,进而产生内在经济心理波动,通过外在的经济行为作用于宏观经济金融总量。但因为微观个体并非完全经济理性,在各种性质的经济信息刺激下,容易产生不连贯、突发式反应。这些不连贯、突发式的反应,往往表现为微观个体对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及市场运行变化的非理性应对,并在“羊群效应”下汇集成市场整体非理性反应,进一步加剧了宏观经济金融周期波动。过去一年多,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快速上涨到前期几乎断崖式回调,无疑是市场非理性波动的集中体现,充分反映出微观逆周期管理机制的欠缺。

  因此,有必要加强微观逆周期管理以熨平个体经济心理波动。微观逆周期管理与宏观逆周期管理存在共性,都是反周期管理的经济治理方式。但宏观逆周期管理能否实现政策目标,关键在于宏观逆周期管理政策措施能否有效促成微观逆周期管理目标的实现。微观逆周期管理,实际上是微观个体经济治理的具体方式。在宏观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中,微观个体顺周期经济行为将加剧周期调整,反过来通过预期自我实现机制又强化了顺周期经济行为倾向,进而产生了市场超调反应。

  加强微观逆周期管理,需要有针对性的经济措施。一是政策托底。为有效阻隔市场风险进一步扩散,政府要及时果断应对,利用政策托底,来平抑微观个体非理性经济心理波动。二是区间调控。向市场清晰传递政策操作的区间约束,突破上限后将采取限制性措施,突破下限后采取扶持性政策,推动微观个体形成稳定预期,减少经济心理波动。三是尊重市场。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加强微观逆周期管理,必须要尊重市场力量,学会用市场思维来思考,用市场理念来决策,用市场力量顺应政策引导方向。四是引导预期。随着“互联网+”快速推进,社会经济交易日益呈现出信息化交易特征,因而更加需要重视网络信息对微观个体经济心理的扰动与冲击。不管承认与否,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交易的重要力量。无论是何种源头的网络信息、传闻、谣言,一旦广泛传播并形成微观个体的自觉经济行为后,势必将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运行轨迹施加重要影响,甚至还会引发市场非理性波动。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需要妥善应对各种周期波动和风险,同时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内生增长动力,有必要重视微观逆周期管理,打通宏观逆周期管理与微观个体经济实践,调动微观个体积极性,保持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