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城市委书记 张胜明
干部沉不下去,群众的意见诉求反映不上来。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亟须打通
最近下乡遇到一件“小事”。我市唐村镇东郭村靳同英老人因身份证显示的年龄小于实际年龄,无法享受养老金、老龄补助等政策。镇村干部敷衍了事,靳同英老人最后找到我这里。
由于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才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当时手工填写,有的身份证信息出错了。因年龄问题涉及靳同英老人的切身利益,只要接访的村、镇干部认真负责,只要翻阅老人原来的户籍登记信息就能处理。围绕这件小事,我们举一反三,认真核查,居然光唐村镇就有20多例类似的情况。
干部沉不下去,群众的意见诉求反映不上来。在服务群众过程中,这是典型的“最后一公里堵塞”现象。这是“堵塞”的症结所在。但这些“最后一公里”往往也是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干部做得好不好,政策落实到不到位,群众都能看得见,而且这些矛盾集中、涉及面又宽,因此一些干部处理具体问题时会有所顾虑。再加上政策体制不够健全,就给了干部“开口子、转弯子”回避矛盾的机会。
群众有句话,叫做“老大难老大难,领导一抓就不难”。领导干部不带头,基层干部就没有劲头。畅通干群联系渠道,是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前提。邹城市向社会公开了80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的联系方式,同时整合书记市长公开电话、市级领导手机短信、行风热线电台栏目等渠道。“短信一发,干部到家”,让群众不出门也能反映情况、提出诉求。
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就看这“最后一公里”通不通。这一段距离,能体现出党员干部与群众关系的好坏,也是检验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得好不好、实不实的标尺。
(本报记者 卞民德整理 马国英绘图)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