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能否稳住进出口贸易?

2015年08月10日 10:31   来源:东方网   谭浩俊

  海关总署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3.6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7.3%。其中,出口7.75万亿元,微降0.9%;进口5.88万亿元,下降14.6%。而在前7个月中,7月份进出口总值2.12万亿元,下降8.8%。其中,出口1.19万亿元,下降8.9%;进口9302亿元,下降8.6%。

  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进出口数据发布以后,由于进出口状况明显改观,特别是出口由负转正,很多分析都表现出少有的乐观,认为进出口贸易已经触底反弹,开始步入拐点,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将逐步增强了。然而,仅仅一个月时间,就被打回了原形,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重新回到了大幅下降的格局。特别是出口,不仅回归负通道,而且下降幅度还超过了进口0.3个百分点。

  进出口状况的再度恶化,不仅反映了出口这驾马车仍然难以对经济产生有效的拉动和稳定作用,甚至继续扮演经济短板的角色。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呢?贸易工作到底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呢?7月份的进出口贸易有没有新的亮点呢?

  显然,进出口状况不佳,与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不佳、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缓慢、步履艰难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很大,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很多。美国等极少数几个国家的经济复苏,并没有改变经济整体疲软的格局,出口仍然要在疲软的状态下运行,特别是欧盟、日本以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都在艰难中运行,自然不可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形成支撑,甚至会拉后腿。同时,国内经济的持续下行,也对进口构成了极大压力,国内需求严重不足,特别是生产需求,仍处于消化库存状态,没有对需求的渴望,没有对生产形成有效推动。

  不过,尽管7月份的进出口数据总体不太乐观,但是,也决不是毫无亮点。至少,从未有过月份的贸易数据中,可以看到两大方面的亮点。一是民营企业对进出口贸易产生了积极的支撑作用。数据显示,前7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4.93万亿元,下降1.7%,占外贸总值的36.2%,较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46万亿元,增长4.6%,占出口总值的44.6%;进口1.47万亿元,下降13.8%,占进口总值的25%。进出口状况不仅远好于国有企业,也远好于整体运行状况;二是广东、江苏、浙江等贸易大省的进出口状况正在企稳,正在成为稳定进出口贸易工作的中坚力量。数据显示,前7个月,广东进出口总值继续位列全国第一,为3.39万亿元,下降1.8%,占进出口总值的24.9%。同期,江苏、上海和浙江进出口总值分别为1.91万亿、1.56万亿和1.2万亿元,分别下降4.8%、3.6%和3.3%。降幅都远低于全国均值,也远低于北京等地。如果能够将这些地区稳住了,并能够企稳回升,那进出口贸易工作也就稳住大半了。

  那么,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和贸易集中的省份,能否稳得住、得住呢?从眼前的情况来看,应当有希望。前提是,各项政策要进一步优化与完善,要对这些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工作有些倾斜和支持。同时,要努改善这些地区的金融环境,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因为,这些地区普遍面临着金融风险的挑战,面临着金融环境的压力,如果没有金融的支持,要想实现经济的企稳、贸易的提升,难度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出口,对金融支持的要求更高。恰恰是,在这些地区,金融部门都在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在收紧口袋,这是一对矛盾。

  从总体上讲,7月份的贸易数据不太乐观,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所反映出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值得高度关注的。但是,考虑到两大亮点的支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如何调整政策、完善措施,把亮点做得更亮,把暗点点亮,是下一步必须重视的问题。一方面,加大国企改革力度,改变国企拖后腿的现象;另一方面,突出重点,推动整体,给经济和贸易发达地区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进出口贸易的水平。

  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我们可以不需要出口再象过去那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也决不能使其成为短板和短腿。进出口可以下降、可以放慢速度,但决不能持续失速,尤其不能持续运行在负通道,这对整个经济都是一种伤害。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