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铭照见气节与风度

2015年08月03日 07:2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评论员

  著名学者叶小文的座右铭来自一位基层干部,内容简简单单——“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但这里面,却浓缩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沛乎塞苍冥”的正气和“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勤勉,简单却丰富,直白也深刻。短短几个字蕴含着丰沛的情感,这正是“座右铭”的神奇所在。

  “座右铭”语出《文选·崔瑗〈座右铭〉》,是中国人修身传统的具体体现。座右铭中,有的是官箴,提醒为官者以廉自警、就正有道;有的是劝学,鞭策为学者锲而不舍、自强不息。有的能读出志存高远,有的能读出雅淡襟怀;有的能读出铁骨铮铮,有的能读出君子谦谦。那些炼字精准的座右铭,如同一面面镜子,照见一个人的心性和品格,也照见一个民族的气节与风度。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儒家传统中完整人格的成长路径,深刻地阐释了国民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时至今日,座右铭的形式已不再拘于原始状态,内容也已融汇古今中外思想结晶。鲁迅刻在三味书屋书桌上的“早”字,吉鸿昌烧制在饭碗上的“做官即不许发财”,徐悲鸿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叶挺的“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些,早已不再是一个人的座右铭,而是与他们的人生传奇相伴随,进入了国民性格,变成了文化基因,成为代代相传的人生信条。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领导干部的修身问题,强调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目前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第一条就是“严以修身”。领导干部达到修身正己的要求,经得起各种各样的冲击和诱惑,才能谈得到谋事创业、用权选人,才能谈得到推动改革、创造实绩。作为修身的载体,座右铭虽小,却充分展现出“道德昌则政化明”的道理。

  从去年开始,本报相继推出了“家风家教大家谈”和“校训的故事”两个栏目,引起了读者的热议与好评,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景观。此次“我的座右铭·当代国人的修身故事”,和家风、校训的报道一脉相承。这些箴言与训导,往往滴水藏海、小处见大,既能承接悠久传统,又能涵化共同价值,是无形却又充满力量的人文教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载体和重要内容,也是文化软实力最“接地气儿”的表达。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有学养又有趣味的故事,让人们看到,这个社会有着强韧的文化凝聚力,也有着磅礴的文化正能量。

  “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从学者叶小文质朴却又饱含深意的座右铭开始,读那些手边的箴言,感受独特的民族传承,静听跳动的文化脉搏。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