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农户售粮款在填补谁的“窟窿”?

2015年07月15日 07:25   来源:红网   徐甫祥

  近日,安徽省定远县农户向中国之声反映,去年夏粮收购时,将收获的粮食卖给了中储粮设在该县民生米业的收储点,除了中储粮及民生米业开出的“白条”,粮款至今没能拿到。农户少则被拖欠2万,多则被拖欠5至7万。拖欠资金共计2500多万。这些钱几乎是上千农户去年全部的家庭收入。(7月14日中国广播网)

  “一手交粮,一手交钱”,是国家明令恪守的的储备粮交易原则,而粮食收购资金又由国家明确农发行专款保障。按理说,作为国家重磅粮食央企,上有政策红线掣肘,下有财政资金兜底,焉有夏粮收购给农户“打白条”之理?但上千农户手中出示的“白条”,却显然证实此事并非子无虚有。那么,在多达2500万元的”白条“背后,是谁挪用了专款专用的粮食收购资金?换句话说,上千农户的售粮款用来填补了谁的“窟窿”?

  实际上,农户手中的“白条”已经明白无误地标识了资金的流向,定远县政府的一纸回复也对此予以确认。只是,各方对“白条”的产生路径却有不同的解读:中储粮方解释是将粮款打到售粮经纪人、农户的结算卡后,由民生米业私下与售粮户达成协议借款而产生的“白条”;农户们则坚决予以否认,怀疑是中储粮租赁民生米业仓库收购粮食后,将粮款支付给民生米业,而民生米业并未兑付给售粮经纪人。不过,尽管成因有别,但农户售粮款被民生米业从中“截夺”,已是不争的事实。至于民生米业是否与售粮经纪人瞒着农户达成了某种协议,则有待下一步的调查结论了。

  其实,早在前些年,民生米业的资金链就危机四伏:该公司在楼市的“牛市”诱惑下,轻率将几乎全部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后因市场的逐渐不景气,造成资金无法按预期回笼。有农户反映,民生米业在2013年就开始给售粮户打“白条”,今年不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已。显然,民生米业为了维系摇摇欲坠的资金链,借表面上租借仓库实则为中储粮代收代储之机,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挪用农民应该到手的售粮款,去填补企业的资金“窟窿”。看起来,如果有关部门不出手干预,则企业一天不解套,农户的售粮款就难以进到自己的腰包里了。

  民生米业这一手“暗渡陈仓”,中储粮显然难辞其咎:其一,农户手中的“白条”也有民生米业开具的。这些资金去向如何?是否为助民生米业解燃眉之急?理当查清;其二,尽管中储粮信誓旦旦表示,售粮款是直接发放到农户后,农户自主借给民生米业的。但其收购点负责人私下央求农户宽限还款期,并承诺中储粮担保,已然不打自招;其三,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相关文件均明确规定,租赁的社会收储企业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70%。而中储粮明知民生米业的资金链在2013年就已亮起“红灯”,何故执意违规?其中又是否蕴藏着暗中助力之意?

  农户交售国家储备粮被打“白条”,不仅违背了国务院关于“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收购粮食,应当即时向售粮者本人支付售粮款,不得拖欠”的规定,而且涉嫌占用、挪用国家储备粮专项资金,严重损害了国家粮食资金安全及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白条”直接侵害了农民利益,并对今年的粮食种植形成不利的影响:由于许多农户手中资金不足,无法购买到足够的化肥等生产资料,使田间的稻秧等作物呈现营养不良的发黄状态,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今年收成。同时,若农户们老是被打“白条”,势必影响其种粮积极性,从而给国家的粮食战略储备带来不利影响。

  据悉,当地政府已责令民生米业与所有售粮经纪人签订还款协议,分期分批偿还债务。但笔者的看法是,对于急需资金的农户来说,分期分批偿还债务似有不妥。从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消除此次“白条”事件恶劣影响的角度,在民生米业清偿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应由中储粮先行垫付,后向民生米业追偿。同时,有关部门应查清此次“白条”事件的来龙去脉,对有关责任人严加追责,并在此基础上,堵塞漏洞,正本清源,让这类侵害农民利益的“白条”事件不再发生。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