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洗车市场乱象需要拿出真行动

2015年07月08日 07:32   来源:红网   晴川

  日前有读者报料,厦门部分洗车场将洗车废水排进雨水管网,废水夹杂的油污和泥沙等,不仅有可能造成污染,还可能削弱雨水管网的排水能力。记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洗车市场的这种乱象确实存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全市只有237家洗车企业申请排水证,而厦门到底有多少家洗车企业,目前无确切数据。(7月7日《海西晨报》)

  洗车乱象不是厦门一地存在,基本是全国各地通病。一边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一边是给城市带来的环境污染。调和这个矛盾,无论厚此薄彼哪一面,都不行,都需要解决。

  从现实看,治理洗车乱象并不缺法律制度,但制度再多,不做等于零,规定再严,不去落实还是没用。怎么落实,大有讲究。对违规者依法罚款这没有错,但并非罚款一途。一个问题是:购买一套油污处理设备不过几千元,比一次罚款还少,为什么情愿罚款,而不去完善设施?这就很值得思考。我们可以说这是企业逃避罚款的心存侥幸,但谁能保证这其中没有其他更无奈的原因?譬如,办个手续是不是太繁琐?办证收费是否过高等等?而面对零散分布的场地,有关部门有没有考虑到洗车企业的实际困难,做出适当的规划调整?多一些人性化,多一点服务意识,其效果,与单纯一罚了事相比,可能就会有天壤之别。

  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是需要倒逼。就眼下而言,有关方面有必要对所有区域进行一次大普查,对于重点区域重点分析,并拿出整治方案。但更要着眼长远,切实拿出一个长效管理的药方。这个药方,就是加强对洗车污染的危害认识,祛除“执罚经济”思维带来的懈怠思想。譬如将整治效果与单位、个人政绩挂钩。这也是一些地方在控霾方面积累的经验,很好地解决了某些单位和管理者存在的懈怠和工作不力的问题。这充分表明,很多事情不是真有多难,而是事在人为。一旦把市民的举报当做为官干事不力的举报,官员就有了压力,有压力自然就会产生倒逼力。当该行动的各方都真正行动起来,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做不成的?

  新闻中还有一个细节颇耐人寻味。面对记者疑问,园林部门很委屈:因为没有执法权,所以只能交给城管。而环保部门呢,也只是依法选择了罚款,罚完款拍屁股走人……到底谁在具体负责这个事?不清不楚,不明不白。这是典型的“九龙治水”。没有严格的执行制度,没有明确的执法主体,其结果往往是多头管理多头不管。

  洗车污水不光市民有怨言,城市形象也会大受影响。因此,治理洗车乱象亟需真行动。一方面,要对照空缺,加快速度补齐短板,不能让执法缺斤短两。同时,在审批环节、防污设施以及场地整合等方面要立规矩,定标准,树门槛,强规范,让民生思维和服务意识跑在前面。这需要真正彻底的行动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否则,面对强大的利益动力,你退缩一步,它就会得寸进尺,谁还会把公共利益当一回事?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