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持续下跌,监管部门不断释放利好,双方形成一种“博弈”的态势。本周三晚,监管部门“三箭齐发”,出台了降低交易成本、券商可自主确定两融业务强制平仓线,以及进一步拓宽券商融资渠道等“新政”。显然,周三股市再次大跌,是催生三大利好出台的原因之一。
一切来得太突然。当6月初上证指数突破5000点之后,诸多投资者似乎已经看到了6000点、8000点甚至是一万点。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往往很骨感。在上证指数上摸5178点之后,一轮暴跌行情悄然而至。6月12日,上证指数创出截至目前的牛市高点5178点, 7月2日上证指数最低下探3795点,短短的14个交易日,上证指数跌幅高达26.70%。“技术”上,A股已跌入熊市。
在股指持续大幅下挫过程中,监管部门的救市举措鱼贯而出。央行罕见在同一天宣布降息降准,为七年来首次;养老金投资股市的征求意见稿“紧急”出台,速度堪称超常规;中央汇金在前期套现了相关银行的股票之后,又“不寻常”地怒摔百亿资金申购蓝筹ETF基金等等。但监管部门的救市仅仅只“收获”6月30日的“一日游”行情,而7月1日的股市又将6月30日的涨幅全部“抹平”。显然,此时的股市处于更加危险的位置,降低交易成本等三大利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的。然而,监管部门推出的利好,却丝毫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稳定投资者的效果。周四,沪深股市再次大幅下跌,并在盘中创出此轮调整以来的新低3795点。
自去年7月份启动的牛市行情,之所以也被称为“杠杆牛”,主要是由于有配资资金与券商两融业务中的融资资金参与其中。但在此轮暴跌中,杠杆的“劣根性”也暴露无遗。如市场上有消息称,6月19日与26日的股市之所以暴跌,主要是因为1:5与1:3的配资资金先后爆仓遭到强制平仓的结果。这些被强制平仓的配资资金不仅打压了股市,也在市场中引起了连锁反应。
事实上,在股市大幅下跌的背景下,既然配资资金有被强制平仓的风险,那么券商融资资金同样存在类似的风险,特别是在股市持续大幅下跌的情形下更是如此。根据《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参与两融业务的投资者,如果其维持担保的比例低于130%时,应当在2个交易日内追加担保物,且追保后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150%。投资者从券商处融资,基本上都是因为“差钱”。因此,以往由于不能追保而被券商强制平仓的投资者不乏其例,投资者的损失是可想而知的。
但毋庸置疑,监管部门在此时规定券商可自主决定平仓线,更是为了防止某些融资盘遭遇强制平仓后对股市产生负面影响。毕竟,目前的股市下跌严重,市场人气不足,融资盘被强制平仓,将有可能产生“多杀多”的踩踏效应,进而导致市场产生系统性风险,而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券商自主决定平仓线,将有可能缓解甚至是“抑制”股市下跌的作用。
但必须指出的是,监管部门当初规定券商平仓线,本质上是出于防范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的目的。如今为了救市,却取消该项规定,将有可能进一步放大两融业务参与者的投资风险。试想,如果遇到了2008年那样的极端行情,又没有强制平仓制度,融资者会输得更惨。笔者以为,两融业务规则的修订,在规范市场的同时,也应该能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证监会救市值得肯定,但不能短视,不能为了救市而救市。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