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两天,一家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西马金润小区内的幼儿园,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这家名叫“布朗”的私立幼儿园,从23上午开始进入到入园预报名,可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早在五天前幼儿园的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队,很多家庭全员上阵,拿出了购买春运火车票的劲头,只为抢到一个2016年度入园名额。(5月24日中国新闻网)
私立幼儿园“一票难求”,并不只出现在北京,全国各地基本一致。家长疯狂拥挤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幼儿教育的深层次问题。
首先,教学质量差距悬殊。私立幼儿园,往往开出高额的薪酬待遇,这宛如一台强力抽水机,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悉数吸去。而超强的软硬件配套设施,也让私立幼儿园本身具有了强大优势。这对于一直存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中国家长来说,是最致命的诱惑。
其次,正规园数量捉襟见肘。据了解,从2011到2014年全国共有209900所幼儿园,共有4057万人进入幼儿园,而幼儿入园率只有70.5%。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即便不想去挤去争,可现实就摆在这里。孩子入园需求是刚性的,家长岂能无视?
第三,幼儿园布局欠科学合理。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以往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基本都有自己的幼儿园,由于运营成本的亏损而被迫关闭,致使这些幼儿被迫流向其他幼儿园。而随着新生儿出生数量的增加,加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幼儿园则必然会出现供需失衡局面。“既靠家近,也安全”,于己于孩子,自然要排长龙争一争。
如何让排队择园失去市场,这需对症下药,在治本路上不断治标。增加低廉学费的正规幼儿园就是一个思路。比如上海出台规定,在郊区推广农民工子弟幼儿园,鼓励资助社会办学,收费更加低廉。这既增加了社会选择性,也减轻了市民教育支出的负担。尽管数量还不够用,但至少满足了一部分需求。
而要破解入园“一票难求”这一多年顽疾,在我看来,根本出路,还是要守住幼儿园公益特性这一底线。私立幼儿园总归只是一个有益补充,绝不是全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最基本的教育需求,就不能也不该将幼儿教育全部推给市场。用钱的门槛划出穷人和富人,搞“按钱分配”这一套,既侵害大众的平等教育权,更有违公益。
这就要求,一方面,要通过行政手段对幼儿园布局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创新特色教学品种来增加学校的吸引性;另一方面,要在政策和财力上向公办幼儿园大规模倾斜,逐步均衡教育资源。公办幼儿园的教育劣势一日不扭转,私立幼儿园的高烧还会一直持续。目前来看,在幼儿园入学这根链条上,要解决的东西还有太多,说难也不难,只要心中有民生,啥事都不是个事!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