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不知从何时起,“别黑我”这句话已经火了起来,成了一种常见的口语现象。透过这种现象,只要你细细观察,确实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
众所周知,所谓“黑”就是抹黑的意思。从字面上讲,就是行为者对一个人不切实际的批评和诟病,或者刻意对一个人进行构陷,以达到讽刺和打压的效果,它带着明显的主观攻击性。
一般来说,“黑”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地黑,就是直白地用恶语对一个人进行攻击。另一种黑,相对来说富有技术含量,叫做高级黑。对于直接地黑,从字面就很好理解,自不待言。而对于高级黑,我们举两个例子就能有助理解。比如,有人说凤姐确实很漂亮,比高圆圆还漂亮,这就是一种高级黑。它黑的是凤姐的疯狂自信。再比如,据悉,韩寒评价郭敬明时曾说:郭敬明真的很努力,他写那么多字的小说,写得都两眼发黑了。可以说,他非常好地印证了一个成语,那就是“勤能补拙”。这似乎是一种文人相轻式的黑。总之,高级黑是讲究语言艺术的,它有点像骂人不带脏字。在大家都知道某一个事实的时候,行为者为了黑某人,故意说反话,以达到嘲讽的传播效果。
但是,在现实中,“别黑我”和“别抹黑我”却不尽相同。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爱说“别黑我”群体中就有一个无能小群体,他们求照顾、求谦让。他们常爱意淫,认为别人就应尊重他(她),别人有碗汤就应该分他(她)喝一半。即便自负无能,也希望别人把他当专家。
正因为带着这样的虚亏自信,没有客观的自我评价体系,他们往往听不进批评,把客观的批评等同于黑。他们不忍对着测评镜子看到自己的弱点。故而,别人一指出问题,他们就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黑”,然后或带娇嗔语气或带暴怒语气说:“别黑我”。更有甚者,有时候他们明明犯了错,却能义正辞严地将责任推给旁人,或者黑单位缺乏温情、制度严苛等。
由此看来,“别黑我”显然不只是一种口语现象,它有时候是一种心理病和人格病。当然,是病就得治,否则就有可能癌化。要知道,癌细胞是会扩散的,绝对不容小觑。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