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暴利超房地产”的关键词是暴利

2015年04月07日 10:45   来源:光明网   乾 羽

  清明期间,网络上感叹墓地价高“死不起”的声音此起彼伏,再次让殡葬行业处于风口浪尖。近日,有关《福寿园墓地暴利价格完爆房价土地成本比石头还便宜》、《来看看福寿园的“墓”后生意》等引发网友关注。5日,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福寿园国际集团副总经理伊华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虽然殡葬行业本身存在不合理现象,但殡葬行业和房地产行业之间没有可比性,传统清明节不能变成“清明劫”。(4月6日新闻晨报)

  不能让传统的清明节变成“清明劫”,这句话说得真好。可遗憾的是,“死不起”正在成为一种真实感受。尽管,有人在试图引导,将死不起区分为绝对死不起和相对死不起,并坚定认为相对死不起是自找的——既然殡葬服务存在价格差别,为何不能接受更便宜的服务,购买更低廉的墓地,乃至采用不需任何花费的生态葬?这么说看似有道理,其实是混淆概念、转移话题,为自己的暴利找借口。一方面,多元选项的存在,并不能证明殡葬行业不存在暴利,有时多元选项不过是为了谋取暴利而列出的营销项目;另一方面,人们的殡葬观念并不能成为谋取暴利的理由,即便人们还未养成厚养薄葬的观念,也不能利用人们厚葬的心理开发对应项目无耻地谋取暴利。

  简单地说,殡葬行业本来就应该是公益性的,根本不应该、不能够追求暴利。一旦这个行业的利润超过了一定限度,无论背后有着怎样的现实原因,无论人们的殡葬观念是否跟上,都需要重视和反思。这是殡葬行业的属性所决定的。所以,对于殡葬行业存在暴利的问题,最应该追问的是:暴利是否存在,暴利从何而来?至于,死不起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墓地与房地产有没有可比性,都是随后才需要、才可以讨论的问题。否则,在殡葬行业暴利的讨论中,核心问题就可能被搁置,反而将重心放在了那些暂时无法解决,对暴利也不必然起作用的旁枝末节上。结果,问题被抛出来了,但讨论却没有方向,共识自然不可能达成。

  首先,暴利存不存在?据新华社报道,经营性陵园墓地超高的利润率超过银行、地产等高利润行业,在资本市场也表现突出:灵山宝塔陵园的母公司“A股殡葬概念第一股”福成五丰此前发布的重组报告显示,该陵园2014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高达80.61%;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生命、福寿园毛利率也多年超过80%。这样的毛利率算不算暴利?新华社可是用事实说话的,如果想证明新华社说的有问题,就必须拿出具体数据来证明。如果,只是简单地说,墓地需要后期的投入似乎难以服众,因为投入必然需要成本,但所谓的成本未必会影响到利润,这取决于成本的多少以及与利润的对比。至于,那些低价拿地,高价卖地的个案就更不用说了,那可是一本万利的暴利。

  其次,暴利从何而来?尽管,当事方会竭尽所能地否认暴利,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没有多少人会主动承认自己正在享受暴利,因为这意味着道德风险和现实风险;但是,这并妨碍我们从市场规律出发,看那些情形可能造成舆论关注的“殡葬暴利”。一种情形是,存在着事实垄断。因为殡葬服务并未开放,墓地开发需要审批,所以殡葬行业在事实上存在着垄断格局,这直接决定了议价权不在消费者这边。一种情形是,监管并未完善和跟上。当土地紧张,囤墓和超标却可以大行其道时,背后一定有相关法规的缺少与监管的缺位。这两个问题已经被看到,这两个问题完全可能导致暴利。即便,当事方不承认暴利,也无法回避这两个足以产生暴利的问题。

  “墓地暴利超房地产”,这种表达的本意不是拿墓地与房地产比较,而是为了说明其暴利程度之高——房地产暴利已经超乎人们相信了。对于公众来说,他们最关注、最关心的就是墓地暴利是否存在,殡葬暴利是否存在?如果,连殡葬行业也在追逐暴利,也允许暴利存在,那么不仅活人将再次受到暴利煎熬,逝者也可能死不起,死得没尊严。那时,还能谈什么敬畏和清明?当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都被认为是谋利的机会时,人们对于生命,对于清明的理解,一定发生了变异。所以,无论现实的理由有多少,无论人们是否还存在陈旧殡葬观念,对于社会来说,绝不能让让清明节成为“清明劫”,不能让死不起成为一种普遍感受。(乾 羽)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