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玩家” 希望广州走在前列

2015年04月01日 08:15   来源:羊城晚报   钱克锦

  昨日报载,在诸多院士为广州发展“把脉”的大会上,李培根院士说,在重视高端技术人才时,应该注意扶持那些不知名的“创客”。

  所谓创客,又称自造客,译自英文Maker,意指那些酷爱科技、热衷实践的人。他们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乐,虽然并不拒绝商业化,甚至有人谙熟此道,但大部分人不以商业和赚钱为唯一目的,因此也有人称他们为“玩家”。

  很多人都明白,别看这一群人是在玩,但他们往往能玩出好的创新,甚至能走向创业,带动创新经济。在这方面,李院士认为,我们对创客的支持“少了一些”,和美国相比还有差距。

  院士的话当然非常有道理,问题是我们为什么和美国在这方面有差距,我们又怎样才能对创客做出合理的支持?

  笔者觉得,中美之间对创客扶持的不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个社会在深层次的认识上和在制度保障上皆有不同之处。

  笔者曾赴美游学数年,感觉到美国社会对“新奇”之事物及想法充满宽容,加之一贯在教育中向学生灌输以平等观念,鼓励学生敢于挑战,不要盲目服从权威,所以有人总结出——美国中小学生在数理化的考试中往往差强人意,但大学之后却能发挥巨大创造力。反观国内,从幼儿园开始,就以“听话”、“学习好”定义为好孩子的标准,学生不敢想课外之“新奇”,更不敢挑战权威。不可否认,现在中小学和大学都鼓励大家创新,但积习已久,好学生的标准短时间还不易扭转。

  另一方面,中美社会对创客的容忍度也不一样。美国社会富足,生活福利基本有保障,让本来就看重个性的国民,可以无所顾虑地发挥个性,体现价值;而国内不少人刚脱离温饱,读完书赶紧找工作的习惯仍在。毕业后做玩家创客?殷实之家的父母尚可支持和理解,家庭条件稍差的孩子就玩不起了。

  笔者曾在美国硅谷参观过一个“创客展览”,产品五花八门,体现各种奇思异想,虽大部分暂时都没有显示出商业价值,但那班人就是玩得不亦乐乎。目之所见,不由感慨,中国有多少父母能愉快地看着孩子成为这样的创客?中国人的平均生活,能让多少人能玩得起这样的东西?

  所幸,现在中国政府从上到下,都热情地支持创新,多地政府都制定了具体的政策。但是严格地说,这个支持是支持创业——是要立即带来经济效益的创业,而不是让青少年们乐在其中的创客和玩家。一位从硅谷回来正忙于创业的朋友说,即使是以创业来看,某些地方的官员也有点急功近利,似乎等不及任何创意的酝酿。

  当然,如前文所述,现在政府正大力支持创业,民间创业风潮正兴,青年一代越来越重视个性,能容忍和支持孩子做玩家的父母也越来越多。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中国创客应该挺有空间,希望广州在这方面能走在前列。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