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澳大利亚搬砖工周薪暴涨至3万人民币的新闻闪瞎了众网友的眼睛。这则新闻援引了澳大利亚砖业基金会的数据,称由于人手紧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砌墙工的工资已经从一年前的0.85澳元(约4.1元人民币)一块砖暴涨至1.90澳元(约9.2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一位澳大利亚砌墙工的薪资完全可以秒杀掉大多数坐办公室的小白领。(3月29日《成都商报》)
也许,到澳大利亚搬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砌墙搬砖也是一门“技术活”。字面上看似简单的岗位,在现代经济框架下,其技术含量也是不低的。之所以抛出高薪的“橄榄枝”,无外乎是“一技难求”。全球性“技工荒”已不是什么危言,而是越来越成为现实;在这方面中国也与世界接轨,中国的“技工荒”也是呈现出上升趋势。或许,澳大利亚搬砖工的今天,就是中国技工市场的明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技能人才的脱节问题日益严重。麦肯锡公司曾有一份报告指出,2013年,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1/3称很难找到高技能人才,61%的企业将此归因于应届毕业生缺乏基本的就业训练,“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并预测,到2020年,中国用人单位将需要1.42亿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才,而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进一步得以提升,中国将面临2400万的人才供应缺口。
技术与技能人才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力量——重要技术力量与重要技术运用力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4日,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在政协分组讨论时透露,目前,工信部与工程院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很快要上报国务院。如果技术力量与技术运用力量跟不上的话,推进“中国制造2025”也会困难重重;相反,如果技术力量与技术运用力量都很给力,“中国制造2025”就会顺利推进。
经济的转型发展,必须有与之匹配的高等教育转型,这是人才战略的题内要义。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透露,高考将推两种模式,全国1200所高校,其中一半特别是地方高校,要改造为职业性、技术性院校。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然而,地方高校的“转型”处于十字路口:一方面受到传统的“门第”观念左右,“不想转型”;另一方面也缺少必备的师资力量,“无力转型”。作为培养人才摇篮的高校,必须告别“搬砖头”办学,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前进。
编辑点评:
人口红利即将不在,也是中国将面临的问题之一。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