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档案造假更需完善提拔机制

2015年02月28日 07:47   来源:中国网   朱永华

  根据全国统一安排,目前,各级组织部门正在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分批展开系统专项审核,各级别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档案均将纳入审核范围,直接向干部人事档案造假乱象“亮剑”。记者采访发现,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将背景材料整体“洗白”,成为一些地方干部人事管理的“潜规则”(据2月26日《南方都市报》)。

  干部档案是记载干部基本信息、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全面地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私自将档案材料进行修改、变动乃至整体造假,等于是在组织面前给自己“换”了一副没有任何瑕疵的包装,这不仅是品德上的极不诚实,也是在蓄意掩盖某些事实对上级组织和领导进行欺骗,而从媒体报道来看,干部档案造假已经远非个案,在某些地方甚至已经成为较普遍的“潜规则”,任其发展下去,不但破坏干部队伍整体建设,损害社会公平,甚至会给国家各项建设造成巨大损失乃至危及政府安全;同时,他也是滋生权力腐败最“肥沃”的土壤。

  干部档案造假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用掩盖某种事实的手段来欺骗组织以实现职位的升迁和重用,潜在的目的更是昭然若揭,无非是要通过权力变现更多更大的个人利益。对于干部档案造假这一“毒瘤”,采取任何严厉措施予以铲除都非常必要。但是,只要通过档案造假能够达到升迁目的并能够谋取巨大的利益,仅靠“物理性”的铲除非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能促使某些人以更隐秘的方式来不断造假,很可能会像“割韭菜”一样,去掉一茬再生一茬,因此,在对干部档案造假问题进行严查深究的同时,更需要在干部提拔任用制度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探索,让档案造假干部不但实现不了升迁提拔的愿望,反而还要搭上饭碗不保、声名狼藉的后果。

  之所以有那么一些干部,冒着“背信弃义”和违背组织原则,甚至不惜采用违法手段绕过层层监管去篡改个人档案,就是因为通过“假包装”可以实现升迁提拔获得各种利益,比如广西通报的一名涉嫌造假干部,从外省调入时仅为副科级,通过年龄、履历造假“洗档案”后,一跃成为正处级干部调到广西任职。档案轻松的一改,就能瞒天过海由副科到正处,人们不免会产生疑问:这仅仅是档案造假的结果吗?无论干部调动、升迁、提拔,都需要经过多重考察程序甚至“公示”,如果这些环节不出问题,只凭“假档案”焉能官升几级?事实上,正是因为我们在干部提拔任用机制上存在较多问题,使得各项监管乃至考察流于形式,才使得“假档案”既有市场又有用武之地,才酿成干部档案造假犹如病毒一样不断扩散蔓延。

  其实,在现代科技和通讯技术面前,要识别干部假档案简直就是轻而易举,在高明的造假手段,也未必能经得住一个电话的追寻,比如曾经轰动一时的河北石家庄“骗官书记”王亚丽,档案中除性别是真的外,姓名、年龄、履历均是假的,其档案中90多枚公章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假的。而事实上早在被群众举报、相关部门查处之前,王亚丽浑身是假在石家庄官场中就已经是“心照不宣”的秘密。如果不是其过于贪婪导致事发,王亚丽很可能还会被提拔,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单纯假档案所能发挥的作用;而且,众多因假档案被查处的干部,几乎全部来自群众举报,极少有被相关部门主动查处的案例,这正说明不是他们的档案造假技术太逼真,而是我们干部提拔任用的程序、机制存在问题太多,监管考察部门履职责任“太假”。

  平心而论,在干部升迁提拔过程中,我们的程序设计和监管考察并不存在过多制度缺陷,但在实际操作中,人为权力操纵的成分却是显而易见,本应量才使用却成了任人唯亲,本应公开透明却往往成了“暗箱操作”,本该集体研究实际上却是“一把手说了算”,甚至还出现过极其荒谬的“买官卖官”,在这些权力操控面前,监管流于形式,本该严肃的任前考察也不得不成为“走过场”,假档案不过是一张粗劣且掩人耳目的“护身符”,干部升迁提拔的决定权过于集中甚至某个人“说了算”,才让假档案有了用武之地。

  干部档案造假的危害性与恶劣程度自不必赘言,但假档案只是我们干部升迁提拔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一个表象,实质问题是在假档案背后,因此,唯有通过对干部提拔任用机制的改革,理顺并严格落实相关制度,让假档案非但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反而会因此进入“黑名单”,干部档案造假才能最终绝迹,颇感欣慰的是,这么多假档案被曝光和查处,也正显示出我们干部任用机制正在步入风清气正,能够通过对假档案的严肃追究查表治本,亦不失为理性科学之策,然健全和完善并不断探索科学用人之道,依然还需要大胆改革和不断创新,且不仅重要更时不我待。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