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在广东省“两会”上,曾长期从事审计工作的省人大代表、广州海关关长谢松针对2015年全省“三公”经费预算中的因公出国(境)支出项目,2015年预算支出8556万元,比2014年支出5641万元增加了2915万元,增长比例达52%提出质疑,表示在报告和表格说明中没有见到对这一情况的说明,应予以补充(2月11日《南方日报》)。
应该说,谢松代表对“三公”预算支出的质疑,代表了民众的心声和疑虑。按说,在中央“八项规定”之下,因公出国费用应当大幅下降。然而预算中不减反增,这种反常超出了代表的预期,那么增在何处?是否非增不可,预算应有具体的明细表,接受代表的提问,而非语焉不详成为糊涂账。
在普通民众眼里,中央“八项规定”是否在各地得到真正落实,主要就是看官员是不是还在大吃大喝、公车私用及公款游山玩水。而从数据上反映,“三公”经费的增减就是最直观的晴雨表,这也是民众呼吁晒“三公”的意义所在。
因此,广东省这次“三公”预算中的“因公出国费”不减反增引起代表的质疑,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对政府部门而言,不能罔顾代表的质疑,必须一一列出具体的说明,哪些部门增加了,增加在哪些项目上,增加的理由何在?是否合理?只有当代表明晰了增加的前因后果和事由,监督才能更有力、更有效。
显然,预算中暴露出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回应,这是对代表和民众的尊重,更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应有职责。在此,希望其他地方“两会”上的“三公”预算能更细化、更具体。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