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红灯”影响个人信用 是否过于严苛?

2015年01月20日 07:39   来源:羊城晚报   唐螂

  搭建中的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不时会传出消息。最近,第一版的信用信息资源目录,被陆续披露出来。其中,个人的信息目录对冲红灯、醉驾、欠缴电费这一类过往的“生活小事”,也会纳入记载。有媒体称这意味着这些信息,未来会影响个人信用,严重的甚至影响贷款。

  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什么内容,可以说,就是对未来一个合格的公民的一种人格勾勒。过去,我们质疑某人的可靠性时,总要问那个人有没“案底”?也就是说,有没刑事或者治安性的受处罚记录。现在,要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每个人的信用脸谱,自然也要被全面记录下来,形成个人信用的“案底”。

  个人信用资信目录有对冲红灯、醉驾、欠缴电费等等行为的记录,被媒体特意强调出来,不无吐槽未来个人信用档案过于严苛的意思。在传统的社会管理观念中,唯有犯了杀人放火这类天理不容的大错的人,社会容忍度才会达极限。一般看上去贪小便宜之类的“毛病”,往往采取既往不咎的怀柔策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嘛!所以我们对个人信用方面的标准,其实是有些模糊的,因此对冲红灯之类行为,感觉上总与个人信用关系不大。相反,在国人的字典中,喝酒的酒品、赌博的赌品还有江湖中的哥们义气,都有可能成为个人信用的标准;更有人认为,个人信用就是一个人道德品质水平,是某个人的私德状况反映,所以,很多人以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着力点,归根到底要放在个人的修身养性上。评判很多社会现象时,总是说国民素质还不高之类的宏大叙事,很少能对“素质不高”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事实上,在一个公民素质发育成熟的社会,对公民的信用评估,往往是以公民在公共事务中的态度和做法为基本出发点的,在其评价体系中,你的负债情况并不能说明你的信用情况,甚至,你的负债越高,可能说明信用度或信用评分越高。相反,在我们这里的小毛病,如报假税、虚开发票、冒领社会补贴、虚报医疗药费……等等所有的“占国家便宜”的行为,都有可能是重罪。因为,这不仅仅是“多吃多占”的问题,而是直接侵害公共利益,损害了整个公共社会保障制度。在某些国家,个人信用记录本身,并不仅仅是道德水准记录,而可能是一种制度。比如,个人信用中的纳税情况登记,就对不动产的投资购置具有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你的资金倘没有明确的完税记录,根本就不允许你用于置业投资。

  所以,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固然是一种公共管理体系的确立;同时也是对社会道德水平的一种养成。然而,恐怕带来的更大影响是,公共性的价值体系被建立,以公共资源保障为中心的新生活方式被选择。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