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年底辞职潮需要更恰当的激励

2015年01月12日 08:16   来源:红网   黎柳茜

  年关将至,不少快递公司快递员的返乡潮、辞职潮从去年12月开始形成规模,以至于个别快递公司由于人手不够而出现送货延误的问题。在行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成为快递员月入一万的神话早已破灭。在北京地区,每年都会有几家快递分公司由于招不到员工、送件严重拖延而遭受巨额罚金,不得不关门。(1月11日《北京青年报》)

  辞职潮不单只是快递行业的问题,我们绝大部分体力劳动行业都面临这个困境。“低收入,高强度”已成为我国体力劳动行业的一大特征,虽然如今整体劳动力成本上升,但个体的工资增长速度仍抵不过物价增长速度。而新一代的年轻劳动者更看重成本收益比,当成本收益比低于他们的心理预期时,辞职也就是必然的。

  在微观层面,短期来看,要避免因体力劳动者“辞职潮”而带来的经营恶化,终究还是需要提供更恰当的激励,以及不要将经营所承担的风险大部分都转移到劳动者身上。例如,出台的快递延误赔偿标准由于多种原因,大部分风险最终反而让快递员们承担,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快递公司更改绩效考核方式,达不到标准的快递员被扣工资。这不是逼人走吗?相应地,每年也都会有一些快递网点由于招不到人而延误送货,被罚款几万、十几万甚至百万,积压快递越多,时间越长,罚款也就越多,最后只能不干了。因此,要想留住人,老板们应该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改变员工的薪酬组合方式,比如,以奖励代替惩罚,年前年后加大奖励力度,晚点回家的可以报销路费,早来的提高奖励等。

  然而,中国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人多,并且城镇化将很多低教育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带入城市。不难想象,体力行业的老板大多有这样一个心态:反正中国人这么多,不怕招不到人。新闻中,北京市朝阳区的一位快递网点经理对于年底的辞职潮表示“已经习惯,早作准备”,正是这种心态的体现。而这样的心态也恰恰妨碍了老板们去思考激励带给员工们行为的改变,思考留人方法和做好长线发展的准备。

  实际上,体力劳动行业之间的供求是富有弹性的,不管供给方还是需求方,替代品都很丰富。出卖体力劳动的人其实对于技术性不强的活都可以干,也就是说,今天可以干快递员,明天就可以去餐馆当服务员,后天去建筑工地……这些体力劳动者往往对比的也就是各行业间的工作强度和工资减去日常开销后的剩余。而作为岗位供给方,也就是上述的心态,吃人口红利。

  当然,体力劳动者在找工作时也不要犯将特殊性当做普遍性的毛病,一听说哪个行业能挣几大千、万把块,就匆忙入行,殊不知那只是个别人现象。要让自己摆脱低收入、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或者是让自己变得稀缺,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得提高自己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在入行之前详细摸底该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和工作内容,而不要“听风就是雨”。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