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民间金融激发经济活力

2015年01月06日 07:44   来源:长江日报   李杏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东省深圳市考察。在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李克强亲手敲下电脑回车键,为这家国内首家开业的互联网民营银行完成第一笔放贷业务,一名卡车司机拿到这笔3.5万元的贷款。

  在见证互联网银行首笔贷款的同时,李克强寄语微众,要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闯出一条路子,给普惠金融、小贷公司、小微银行发展提供经验。要降低成本让小微客户切实受益,这也能倒逼传统金融加速改革。微众银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

  像微众这样既无营业网点、无营业柜台,更无需财产担保的民营互联网银行,对眼下的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人而言,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低门槛金融服务新模式。以微众为起点和代表,国家层面的认可与扶持所释放出的积极影响,则远不止于金融领域之内。

  金融是经济的杠杆,如何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不仅是金融业的研究主题,更关乎到国家经济运行的健康与活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来自民间的大量知识与创意往往从小规模的创业起步,逐渐走向壮大并迸发出惊人的能量,中小微企业通常被认为是最能体现社会活力的经济因素。

  市场经济对社会经济活力的调动与激发,很大程度上需要金融体制的有力支撑,但我国的金融服务与经济发展之间却明显存在供需上的矛盾。一方面是银行青睐于国有大型企业,越是资本雄厚、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越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是小微企业成长阶段的困难时期,以及周转频繁等特性决定的旺盛的资金需求,却大多因为无力抵押而被无缘贷款。银行偏爱“锦上添花”,却不肯“雪中送炭”,这样的金融环境显然离李克强总理鼓励的“全民创业”氛围还有不小的距离。

  针对小微企业的需求,各种形式的民间金融扮演了重要角色,但长期以来却徘徊于灰色地带的尴尬处境。民间借贷、集资等金融活动,相对于银行的“谨慎”而言更为灵活机动,但其中隐藏的风险也更高。每年由民间金融引发的资金、债务纠纷乃至违法犯罪频繁见诸报端,总体上,这种缺乏安全保障的不正规印象也令民间金融长期以来遭到压制与歧视,令其自身的发展受阻,最终影响的还是经济的活力。

  当然,同时应当明确的是,政府对互联网民间金融的首肯不仅是“放开”这么简单。鼓励民间金融,实际上也意味着政府承担更高的监管责任。相比于传统金融,民间金融越来越多地利用起互联网的信息化平台和技术手段,呈现出高度分散、规模小、流动性强的诸多特点。如果相关机制不够健全、成熟,留下法律法规的漏洞,难保互联网金融不会为打游击的“黑作坊”提供生存空间,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在这样的形势下,民间金融安全上的不确定性将极大地考验监管的能力,监管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互联网金融的春天是否能如愿到来,监管必然是需要提高警惕的关键环节。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