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住一小区,相煎何太急。在广州白云同德围的翠悦湾小区内,由于同一小区内有一片解困房,“富人区”物管及业主单方面修了一道铁丝网围墙,不让“贫民区”业主共享小区公共配套。近期又有住户集中投诉,而官方几次出手均未果。(12月24日《南方都市报》)
就连天下大势,尚且避免不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铁律,一个小区是不是就一定要永保“统一”,要说也不必过于苛求。现实中,一些大型小区出于安全和管理的需要,将社区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区域,早已是相当普遍做法。既然如此,对于小区惊现“柏林墙”,要说也没必要大惊小怪。
假如只是简单的分区,原本无伤大雅,只是一旦涉及贫富,问题便显得复杂和敏感起来。尤其是放在社会上的贫富差距本就撩拨人们心绪的背景下,小区中的贫富分区,也就极易引发歧视甚至不公的猜想,以致凸显并激化矛盾。
应当承认,人生而平等,不因贫富差距而权利有别,固然是不容挑战的公平底线。但具体到商业服务上,却并不能滥用人人平等的原则,更不必将差别化的商业服务等同于贫富分化。否则的话,飞机恐怕只能有经济舱,一旦设了头等舱,便是对经济舱客人的隔离与区别对待。而房地产开发,也不能只针对富人群体的高档社区,因为富人区的高墙深院,实在是将穷人们一窥究竟的机会都剥夺了。可见,将商业领域的区别定价与区别服务业等同于贫富歧视,的确是一种误读。
从这一视角来看,既然墙的两边,一边是商品房,一边是解困房,不仅楼宇条件及属性截然不同,就连两边业主缴纳的物业管理费都有区别。从“一分价钱一分货”这一市场常识出发,不同的价格对应不同的服务,也是理所应当。而同一小区之中,要想实现物业服务的差异化,没有一堵“柏林墙”作为区隔,还真是玩不转。既然对于高档社区、富人区的高墙深院,早就习以为常,对于同一小区中的物业服务分区,实在没必要过分纠结。
不过,尽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确有其天然属性,商品房与解困房的业主在家庭财富与物业服务的承受能力上存在差别,也在意料之中。但当初商品房配建解困房的初衷,除了安置拆迁户和困难户之外,避免贫富隔离,实现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社区融合,显然也是题中之义。然而,当初社区融合的构想,如今却遭遇冰冷的“柏林墙”解构,恐怕绝非尴尬二字所能囊括的。很难想象,当一个社区中的人们,仅仅因为对物业服务承受能力的差异,便身为邻里,因一墙之隔而无法往来,撇开对社区公共资源共享这一基本理念的违背之外,社会阶层之间的疏离,社区融合的艰难,无疑更令人担忧。
基于此,铁丝网围城的小区“柏林墙”其实并不难拆除,但如何超越社区管理的分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区融合,横亘于社会阶层与人心之间的“柏林墙”,或许才更亟待拆除。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