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已不多,且种且珍惜

2014年12月19日 07:45   来源:红网   唐杰强

  农业部17日发布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全国18.26亿亩耕地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4.9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3%;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8.1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8%;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5.1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9%。(12月18日新华网)

  此次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工作,自2002年即已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经过多年的积累,并且经过专家从耕地的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土壤剖面性状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数据的准确性较高,对全面掌握和研究我国不同等级耕地的数量和分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从公报数据来看,目前全国的耕地质量情况不容乐观,基础地力较高、基本不存在障碍因素的一至三等耕地仅有4.98亿亩,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一定基础、增产潜力最大的四至六等耕地仅有8.18亿亩,一等至六等耕地在全部耕地的占比仅为72.1%;而剩余的5.10亿亩耕地却是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的七至十等地。我国耕地质量面临的形势严峻,良田数量减少较多、速度较快。

  究其原因,与近年来我国农业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模式有很大关系。粗放的耕作方式,特别是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等原因造成了耕地质量的退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南方土壤酸化、西北地区耕地盐渍化、沙化问题突出,加之耕地长期处于高强度、超负荷利用状态,伴随耕地有机质含量、基础地力等的下降,低中低产田地、质量退化地、污染耕地的比例逐渐扩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可耕种、能耕种的土地将会以超出想象的速度锐减,后果不堪设想。

  2013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将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底线,18亿亩耕地红线仍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今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指出,“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线、是试点的大前提,决不能逾越。”可见,确保耕地面积和质量,已上升至国家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予以重视。

  因此,在统筹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加快建立健全耕地质量保护长效机制,实施推广地力培肥、土壤改良、养分平衡、质量修复等措施,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夯实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基础。同时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广大农民,提高对耕地质量问题的关注度,营造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