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日”撞上了“有车梦”

2014年09月24日 07:09   来源:红网   肖明君

  22日是“全国城市无车日”,在它的第八个年头上,各大媒体例行头条祭出“低碳生活”理念,“绿色出行”的各种创意也在很多城市被践行。现实却是,仍有不少地方的路面场景“悉如平常”,几无改观,就像遗忘了这个日子一样——

  早高峰、晚高峰还是卡着点到来了,一刻也没“耽误”;平时堵得严严实实的那些路口仍然是一塌糊涂,寸步难行;自行车道,不是过于“纤细”,就是被充作路边停车位……显然,“无车日”的理想又一次失陷于车水马龙的现实。

  环顾全国,出于对“无车日”的迎合,深圳倒是推出了“持机动车行驶证免费乘公交地铁”、宁波也推出了“免费领取轨道与公交换乘票”,但路面上的情况也没什么可喜变化。

  为实现“绿色出行”,大抵有三方面的举措被经常提及:一是在经济出行上,要给公共交通足够的“让利空间”,在出行成本上让人们觉得坐公交更划算;二是在出行权利上,给单车和步行留出更多路面空间,鼓励这部分人群的出行选择;三是从出行理念上,尽量把“绿色出行”和健康、城市“气质”乃至时尚生活进行捆绑宣传,在诗意栖居和出行上多做文章。

  不可否认,以上这些是当下很多城市的发力点,投入不可谓不巨大,但大多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其中的奥秘也许藏在中国家庭的“汽车梦”之中。

  对于“新市民”,尤其对于年青一代,对于刚刚跻身城市生活的人,“有车有房”是贴地飞行的未来畅想。要融入城市,甚至做“城市新贵”,汽车几乎成了一个身份识别码。虽然,人们对于“绿色”已经有了共识,但是碰到“汽车梦”的时候,却不得不绕行,这成了中国当下的现实。看看学员爆满的驾校,不断激增的挂牌数量,就知道这个梦想有多么势不可挡,就知道“无车日”的提倡是有些势单力薄。

  对于很多人,他们不是不知道公交车更快捷、更便宜,他们不是不知道骑自行车更有利于健康,他们不是不知道多一些步行更舒适惬意,但是,对于他们而言,车已经不是用来“代步”的了,而是用来体验接近主流生活的存在感,享受梦想照进现实的满足感。当然,这也绝对不是“国民素质”的劣根性,而是深层文化心理的“不匹配”。当多数社会成员把“拥有一辆汽车”奉为梦想时,那不仅意味着一个潜在的不可估量的市场,也意味着城市的难以承受之重。有这样的“汽车社会”冲动存在,打造一天“无车日”、少开一天私家车、封存一天公车、领导带头坐一天公交车,都免不了成为“姿态”,从而作用有限。所以,在当下推广“无车”理念,除了公共理念的倡导,公共设施的完备,还要为都市人打造全新的生活理念,全新的梦想模型,以作为“汽车梦”的替代品。

  那么,究竟什么可以比一辆汽车更能确认自己的“事业”“成功”和“城市人”身份?或许,这可以作为今年“无车日”的一个思考“生长点”。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