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职教用地难,教育城并非不二选择

2014年09月18日 07:21   来源:羊城晚报   周云

  广州教育城一期规划5月通过了广州市规委会审议,教育城占地约30平方公里,容纳24所院校、师生近27万人。教育城建设的初衷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广州职业教育用地紧张、场地分散、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使广州职业教育成为我国南方职业教育的龙头和核心。但教育城位于远在距离中心城区数十公里的增城,将来学生的实习、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交通以及学校的招生都会受到很大影响。这也使得很多人为教育城的前景感到担忧,担心其会不会变成“教育孤岛”。

  不可否认,教学用地的问题,确实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没有地,老师没地方办公、搞科研,学生没地方上课、实训,很多新的教育教学设备就无处安置。学校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毋庸讳言,发展也包括经济利益层面的考虑:学校的招生规模上不去,经济效益也就难以提升。

  但问题在于,解决教学用地的问题,是不是非要以在郊区办教育城这样的方式解决?首先是如何看待教育用地缺乏。教育用地与师生人数是应当有一个合适的比例,但目前各个学校教育用地紧张,主要是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是影响了规模的扩大?我想,如果是后者,所谓的用地紧张就只是相对的,并非紧迫的。如果由于教育用地的限制,规模无法扩大,那么学校转而练内功,专注于当前规模之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广州市政府主管部门,对这一问题应当有一个深入的调研,对公众有明确的交代。如果仅仅是因为扩大规模的冲动,则要谨慎。社会是否有这一需求,需要科学的、审慎的论证。十多年前,广州之所以要开办大学城,是因为广东高中毕业生的毛入学率偏低,需要大幅度提升高校的办学规模,改变这一现状。那么现在是不是还有这个需求呢?

  当然对于基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用地需求,政府部门应该予以认真考虑和应对,想方设法予以满足,总体的原则是有利于教育教学,有利于教书育人。兴办教育城不失为一种思路,但这一思路的缺陷是明显的,最大的缺陷莫过于极大地增加了学校与师生员工的成本。这一成本除了经济成本,更重要的还有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比如说学生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在上学期间体验城市生活的机会,实习的机会与找工的机会也相应减少。这些,在日后他们要花更多的代价来弥补。办教育城本身就是为了教书育人,教育用地不足,是对教书育人很大的妨碍。但为了解决用地问题,就把学校搬到距离市区几十公里的地方,那么是更有利于教书育人呢?还是加大了教书育人的难度?这值得商榷。所得与成本之间,应该认真进行一下评估。

  因此,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教育用地的解决,还有没有更为合理、更为经济、更加有利于教书育人的方式呢?比如说通过对原校址的改建,增加教学用地的面积;比如说在市区更为方便的地方提供新校址,等等。当然,这些方式会面临另外一些困难,会造成另外一些损失。但我能肯定的是,这些困难和经济损失都是给政府和领导的,而不是给师生员工的。如果真正重视教育,选择由谁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