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或“继续”都是“春晚情结”

2014年09月15日 09:12   来源:光明网   木须虫

  按照往年惯例,央视春晚总导演名单最迟在8月底会公布人选。目前2015年春晚总导演名单迟迟未公布。记者致电央视春晚负责宣传的丁女士,问及春晚导演名单何时公布、进行到什么阶段时,她回应说:“没启动。”对于网传的春晚将停办一年消息,她表示不便回应。(9月14日《羊城晚报》)

  才过中秋,又望春节。央视迟迟没有春晚相关的动静,一时间让“央视春晚将停办一年”的传言甚嚣尘上。这个传言着实让人五味陈杂,试想如果羊年真的没有了春晚会如何?当然,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解读,然而,春晚本身就超越那几个节目的精彩与否,事实上正在成为春节文化的一部分了,正是因为如此,春晚一直都是令人纠结而又令人难以割舍的话题。

  央视春晚走过了三十年,它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社会的变迁,也从当年年三十的精神文化大餐,逐步褪变为了春节文化的一道菜,这个过程中春晚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在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地发生着改变。所以,近些年有关春晚褒贬的争议愈演愈烈。表面上看,春晚难尽于人意,是因为春晚越来越难以调合观众的口味。然而,在文化日趋自由和多元化的今天,精彩的文化呈现,以及文化娱乐的需求选择,早已经超出了春晚承载的范畴。也就是说,观众即便在春节期间,依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可口的文化大餐,而不必是春晚一道菜。众口难调,一边是需求真的变了,另一边是消费多元无须再调了。

  此外,春晚正在成为娱乐文化的消费品。近向年,央视春晚在创出中国电视年度收视率高值的同时,也收获了手机、网络平台的一片吐槽之声。春晚场外的“戏”远比那几个节目要精彩得多。春晚不仅成了年三十的家庭背景音乐,还成了网络时代亲情互动、自娱自乐时调侃、挑剔等话题,不对春晚评头论足,似乎这个年三十就白过了。这点似乎连春晚的举办者、导演者也心知肚明。如,今年的春晚冯小刚导演,春晚前在微博上的“冲冠一怒”,着力和戏剧性效果,也比春晚强那么一点。

  或许将春晚说看成一种符号性的东西更合适。这跟很多地方过年要吃鱼一样,过年吃的意义并不大了,味觉的刺激已非首选,象征的意义居多。做上一盘鱼,不为吃的有之,自然都不吃的不去做的也不乏其人了。当然,在谈起来时,鱼又不可或缺。春晚自是如此,近些年来,呼吁央视春晚“暂停”的声音不断,没有去讨论“取消”,想必还是试观没有春晚的春节有何感受。

  说来说去春晚无论是“暂停”或者“继续”,都是一种情结,早已是春节文化的现象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春晚不再只有单纯文化供给功能,更重要是一种文化心理释放的载体。无疑,春晚如何提高节目品质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社会需要用更宽容的观念来看待春晚,把春晚当作精神年夜饭的一道“配菜”,在偶尔的精神“味蕾”感动中延续传统。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