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大叔肯大爷为何到了中国就变坏?

2014年07月23日 07:18   来源:广州日报   

  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被曝光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立即部署安排对该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处理。麦当劳通过官方微博发表致歉,称已全面停用上海福喜供应的食品原料,近期全国部分餐厅可能出现产品断货的情况。为什么全球知名的连锁餐饮企业,会在供货问题上出现这么大的问题?“麦大叔”们为什么到了中国就变坏了?该如何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管?

  张涨:抽丝剥茧 一针见血 谭 敏:至情至理 侃侃而谈 练洪洋:煮酒论剑 指点江山

  资本逐利 有空即钻

  谭敏:“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点出了资本唯利是图、有空就钻的本质。

  资本逐利,无论中外,皆是如此。2003年年初,“马肉风波”席卷整个欧洲,瑞典、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牛肉制品中发现了“挂牛头卖马肉”情况,追根溯源,是因为欧盟国家的马肉价格只是牛肉的三分之一。供货商以马代牛,以获得非法利润。

  资本逐利,也不分企业大小。我们一般认为,小企业因为内部质量控制不严,容易出现问题,可是,此次出现问题的上海福喜公司,并非是一家小作坊,而是行业龙头,其母公司美国OSI集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及蔬菜加工集团。而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全球连锁企业近年来在中国也屡屡爆出食品安全问题。这些知名的大公司为什么会从人们心目中的好榜样变成坏孩子?可见,企业自律和内控是靠不住的,必须加强外部监管,才能给逐利的资本套上笼头。

  张涨:通常,市场违规的严重程度,是跟监控成反比的。凡是监管越严的地方,资本无空可钻,出现违规的可能性也越低。反之,只要监管有漏洞,资本天性逐利,自然会选择冒险。就像福喜公司作为全球多家知名快餐品牌的供应商,居然敢明目张胆将“过期变质肉”优先安排在中国使用,而在其他80多个国家并无违规纪录,多少与我国的监管过于“宽容”有关,这就纵容了他们的行为。

  练洪洋:资本唯利是图,企业自律往往是靠不住的。需要加强行政监管,也不妨向行业协会借力。从这个角度上看,需要行业组织和行业协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包括制定行业标准和准则,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重视营销 忽视品质

  张涨:洋快餐被查之所以引来如此大的关注,原因就在于其营销手段塑造出来的“乖孩子”形象与现实被曝光问题之间的严重反差。无论是在大众媒体上,还是在街头小巷,随处可以见到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的店面以及广告,甚至这些商家还常以食品安全、管控严格作为广告卖点来吸引顾客。在消费者体验方面,洋快餐可谓下足了功夫,比如广告亲民、人性化,餐厅环境舒适、时尚。还大打儿童牌,开生日会,送玩具,让孩子们爱上洋快餐,其实这些食物未必适合儿童。

  但被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触目惊心,却证明这些营销手段塑造出来的企业形象,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泡沫,一戳即破。无论多么有实力的企业,“质量才是企业的生命”这句话永远不该被忘记。

  谭敏:重营销、轻质量的观念错位,除了洋快餐企业自身的经营思路有问题外,深层次上还源于对我们市场秩序的漠视。可以看到,来到中国后“变坏”的跨国企业绝不仅是麦当劳、肯德基这些食品企业。有的跨国企业搞不正当竞争,比如2013年世界著名的跨国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被曝在中国进行商业贿赂以扩大产品销路;有的跨国企业则在质量维护上搞“双重标准”,比如今年年初东芝电器宣布对58.3万多台洗衣机进行无偿检修,但并不涉及中国市场;2012年丰田公司因汽车踏板有质量问题实施召回,对美国消费者拿出了总值11亿美元的“和解礼包”,但对中国消费者却并没有明确的赔偿承诺。去年苹果公司的iPhone、iPad等设备保修政策也被媒体曝光“中外有别”,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才向中国消费者致歉。

  练洪洋:这些跨国企业更多只带来了高超的营销技巧,却并未完整地带来稳定的产品质量和统一的售后服务,这是对中国市场的不尊重。要改变这一现状,跨国企业应该一视同仁地对待中国市场,尤其是要改变重营销、轻质量的经营策略,“好孩子”变坏了也会自砸招牌。

  有法缺监,处罚乏力

  练洪洋:“麦大叔”、“肯大爷”等进入中国之后,变成“坏叔叔”、“怪爷爷”,除了上述原因,很大程度上也与中国的法治环境有关。要说中国缺乏相关法律那不是事实,《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虽然说不上严丝合缝,实现食品生产、运输、储藏、销售、使用等全程覆盖,至少不能说无法可依。如果这些法律得到严格执行,基本保证食品安全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有法缺监。

  我们看到,此次洋品牌快餐出事,仍然沿袭过去的路径,先由记者揭发,再由行政监管部门跟进处理。这种路径效率固然很高,但这毕竟不是正途,食品安全岂能靠记者保障?那些专门负责食品安全的部门和人员,事前都干嘛去了?什么多头管理啊,食品企业分散啊,食品管理链条太长啊,人手不足啊……事情发生后,某些监管者总能找到为自己开脱的理由,可如果公众看不到任何监管效果,公众凭啥掏钱养着你们?权责不对等,养了一批不作为的懒汉。《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拟增加追究失职、渎职监管人员的刑事责任,法律以刑责倒逼行政管理部门、监管人员,日后若再不作为,发生重大事故就可能要负刑责了。

  谭敏:第二个层次,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设计也存在诸多漏洞,分段式管理,没有形成全流程监控。就说食品的食物链原则和食品可追溯原则,在德国这些原则得到很好的贯彻,就像超市里卖的鸡蛋,每一枚蛋上都有一行数字标识,消费者可以根据这些数字追溯到产蛋母鸡所在的养鸡场、鸡舍或鸡笼的编号。假如实现食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可控、可追溯,界线明晰,责任到位,整个链条上的企业都不敢掉以轻心,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内地供港食品合格率高,就是一个全程可追溯、无缝监管、充满“正能量”的范例。

  张涨:审视相关法律,法律本身也有问题,刚性不足必然约束乏力。针对《食品安全法》在执行过程中普遍反映的惩罚力度不足问题,“修订草案”已有所改进,罚款及赔偿额度都有所提高,还增加了“行业禁入”、相关监管人员要追究刑事责任等条款。就赔偿而言,法律仍然坚持采用实际损失原则,而对惩罚性赔偿不予支持。我们不妨看看这个例子:1992年2月,美国一位消费者被麦当劳的咖啡烫伤,法官判麦当劳赔偿这位消费者“补偿性赔偿”16万美元、“惩罚性赔偿”48万美元。假如“赔无上限”,看谁还敢不拿食品安全当一回事。

  麦大叔肯大爷变坏,也提醒我们,不要被洋巨头的光环所迷惑,只有加强监管才能维护舌尖上的安全。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