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威马逊”灾难面前,没有“信息孤岛”

2014年07月22日 09:23   来源:人民日报   马跃峰

  灾难是一场综合大考,试题是过去,答案在未来

  一条条棉被,与酷暑中的海南,很难“联系”。难怪,看到红会给灾区捐棉被,网友直呼“太囧”,质疑红会“忽悠”。

  其实,打抱不平者或许忘了:棉被问题,灾民最有发言权。我走访台风中的不少受灾区,对“棉被”有切身体会。就在台风“威马逊”登陆当晚,狂风肆虐,暴雨如注。在文昌,上万民房被“揭锅盖”,农民符永法家里的被子、衣服全部湿透,家具、家电一律进水。临时搭的帐篷里只有木板,铺盖真是全家的“急需品”。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都知道,台风过后,温度骤降,海边昼夜温差大,对老人小孩来说,仍需盖被。

  何况,所谓棉被,在南方不过是薄薄一床,家庭必备。这也难怪,两天来一直在文昌翁田镇忙碌的海南省红十字会的李金跃,颇为“棉被”委屈,也不断疑惑:灾区需要关注的地方很多,为什么只盯住红会、盯住棉被?

  很多事确实哭笑不得。截至发稿时,这次海南受灾325.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8.28亿元,伤亡、失踪24人,灾情严重。其间,停电停水,甚至手机也曾失去信号,很容易心生“信息孤岛”之感。我在文昌的采访,就是一路手机照明。这几天,我们写了无数灾区报道,篇幅不小,但很多人对海南灾情的“发现”与“重视”,却不是通过我们的报道,而是从“红会棉被之争”开始。或许,这正是网络时代的特点:人们往往关注那些新奇之事,人们更愿意相信那些只“符合自己判断的信息”——比如相信红会“有问题”。从这个角度上说,海南受灾情况现在能迅速获得全社会的关注,是不是还得“感谢”一下红会的棉被?

  停电停水,房塌田淹,现场令人震惊。由此,也常常让人发问:台风对于包括海南在内的沿海地区,算得上“家常便饭”,人们对此早有应对经验,为什么这次灾情惨重?

  坦率地说,为防御台风、最大限度减灾,政府部门一直积极作为。比如,省委、省政府在灾前就多次部署防御台风,提前让2万多艘渔船入港,安排了30多万人转移。灾后,省领导一线指挥,并下达攻坚死命令:21日晚,受灾市县主城区全部供电;22日晚,城郊供电;24日,农村通电。水务、通讯、园林等部门,昼夜不停抢修、排障,不少人家重新亮起明灯,喝到干净水。

  这些工作无疑很有成效。但同样要坦率地说,灾难中也看出不少问题,发现了我们必须关注的“短板”。

  一是“威马逊”作为海南41年来最强台风,破坏力超过预期,由此导致许多前期准备未能有力应对。二是许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大灾来临“短板”立现,建一套长效防御、救灾机制,不能再缓了。三是救灾纪律亟待加强,比如,网友反映的送往文昌翁田镇的救灾食品中,发现了过期面包、蛋糕一事,虽然民政厅长第一时间道歉,但能否从源头上杜绝这些问题,更为关键。四是救灾需要各方协力。以供电为例,抢修中就遇到诸多困难:台风极强,超过电力设备设计能力;广告牌、树木等压断了电线,需要其他部门配合清理;不少小区配电房进水,设备被毁,单靠小区力量难以修复……这样的情况,要求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通力配合。

  说到底,防灾救灾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我们在日常治理中未雨绸缪的科学防范,以及防患于未然的责任担当。灾难如同一场综合大考,试题是过去,答案在未来。

  (作者为本报海南分社记者)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