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上海职校生全国大赛夺佳绩

2014年07月04日 14:14   来源:东方网   缪迅

  刚结束的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传出好消息,由36所中职学校152名学生组成的上海中职代表队,取得42金62银40铜的佳绩,部分项目实现了大满贯,还在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上夺魁。

  据悉,刚刚从赛场走出来的这些选手,立即成为企业争相抢夺的“香饽饽”。企业给出的薪酬待遇一路飙高,让很多本科生、研究生都不由地心动。如此看来,大学能培养出人才,中职校同样也能培养出人才,且是颇受社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

  相形之下,眼下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所学专业为新闻传播、法学、国际贸易、文秘等等“听上去不错”的专业,其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稍逊几筹,面对一些对技术技能要求高的岗位,一筹莫展,不得要领,他们心仪的“白领岗位”却总是“僧多粥少”,难以让越来越多的文科大学毕业生们个个如愿以偿。

  由此笔者联想到今年热议的“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的话题。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定位比较明确,而数量众多的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夹心层”,往往定位模糊,人才培养目标在“精英教育”和“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之间游移不定、彷徨踟蹰。于是,就不免出现了人才培养趋同,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在学业理论、研究能力上不足,“顶不了天”;在求职过程中因为职业的素质能力不符合行业企业岗位要求,又不愿意到基层需要的岗位就业,也“立不了地”。不上不下,相当的尴尬和窘迫。

  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形势和产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实体经济重新回归。如今,在我国,“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成为主题,经济升级和经济转型需要大量高中端技术类、服务类的人才,不仅是地方本科高校,即便是“985”、“211”这样的国家重点高校,也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尽可能地实现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匹配,培养更多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

  可以说,当下与未来,部分高校应“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主动服务于经济转型升级,从现在开始在转型发展道路上起跑,这不仅是部分高校继续生存和求得新发展的不二选择,更是国家经济转型的现实需求和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应对经济转型发展对部分高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新挑战,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首当其冲,必须行动起来,将转型发展付诸办学新实践,不容犹豫再三、错失发展良机。而要破解高校转型之困,必须要解决“政府推而不动,行业合而不作,学校转而不变,教学改而无效”等困扰已久的问题,这就需要发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指导推进作用、行业企业的参与指导作用、高校的主动跟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践行乃至社会各相关方的协同行动。这是一个综合性强、牵动面广、需要各方“协同作战”的大工程。需要不失时机地主动而为,也需要稳妥而有序地逐步推进。不肯“毕其功于一役”。唯此,高等教育与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才能越来越适切,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