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惊天爆炒重现 抑制炒新应釜底抽薪

2014年07月04日 06:52   来源:经济参考报   熊锦秋

  新股惊天爆炒重现,应深刻反思A股炒新形成机制,并谋划相应对策。

  成熟市场也有炒新。有人对1980年至2009年间美国新股上市首日表现进行统计,首日平均涨幅为18.10%,总体来说没有“过激”行为。另外,美国新股也存在短期上市后遭炒作、长期表现却弱势的现象。国外学者通过行为金融学理论对上述现象予以解释。该理论认为投资者不是理性人,市场也不是有效的,资产价格不仅由内在价值决定,还受到投资者心理、情感因素影响。比如“狂热投资者假说”,认为新股投资者多数不会对新股发行价格和发行公司基本面进行分析,公司上市后随着时间推移和更多信息披露,投资者会逐渐发现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导致股价向其内在价值回归;“过度包装假说”则认为大多数公司在上市的时候会“过度包装”,有点像乐队演出前的大肆宣传,使得投资者对于新股产生过度乐观估计,而公司上市后盈利能力逐渐体现,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恢复正常。

  A股市场在新股上市初期股价波幅更大、炒新更为猛烈,炒新主要针对中小市值个股。其成因,首先是投资者更为狂热、更不理性,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投机思想更为浓重;其次是新股包装更为过度,甚至发生绿大地、万福生科等造假上市案例,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不到位;其三是A股市场复制了邮票等投机市场的投机手法,主要炒作新股的稀缺性和题材,并不关注其价值。

  要抑制炒新,宜针对“火源”,釜底抽薪。

  一是抑制投资者投机思想。新股旱地拔葱,有人就会自然而然假想自己从最低点买入、然后到高点卖出能够得到利润几何,却不会计算自己若从高点拐点买入、低点卖出会亏多少。市场监管当局的风险提示,除了“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告诫,还应多宣传一些炒新亏本案例。

  二是解决新股过度包装。过度包装隐藏了新股的本来面目,其实新股企业和老股企业一样都在市场打拼,有的境况甚至还不如老股。应该对新股企业与行业内老股上市公司的上一年度经营数据进行客观对比,披露行业竞争形势,只要不涉及商业秘密,这样的信息披露意义重大。当然必须加强对虚假包装的打击。

  另外,禁止借壳卖壳。壳价值的存在让投资者不会太在乎新股内在价值,且由于小公司的壳资源更容易转让,因此价值越大,炒新炒小成为必然。

  三是完善做空机制。股指期货做空机制仅覆盖沪深300标的股,应针对中小盘股尤其是新股,完善做空机制,让空方在利益驱动下,挖掘上市公司更多负面信息,准确发现其价格。

  四是集中发行和上市。现在企业预披露可以500多家一起集中打包披露,为什么发行上市却是一家一家细水长流?市场总是面对少数几家新股,难免造成新股供不应求的假象。

  五是完善再融资制度。小盘新股上市后在主力推动下股价暴涨,然后快速实施再融资,大笔资金注入自然会提升股票估值,靠后续资金不断推动,股市成为孕育庞氏骗局的滚雪球游戏。目前证监会正在修改完善再融资管理办法,建议将再融资额度与上市公司之前的分红数额挂钩。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