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力:习李两次出访 中国的大欧洲战略逐渐成型

2014年06月23日 11:5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许一力认为,中国领导人对于欧洲的两次访问,其路线都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这其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策略和智慧。

访问欧洲

  资料图片: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来源:CFP视觉中国

  日前,李克强总理开启了欧洲之行的第二站——希腊的访问。此次针对英国与希腊的访问,可以说是之前习主席欧洲之旅的延伸。

  我们知道,之前习主席针对欧洲的访问,其路线是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这四个国家是欧盟的创始国。其中,德国和法国是欧盟的核心力量所在。欧债危机之后,一度濒临解体的欧盟恰恰是在德法主导之下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中国领导人以合作为前提对欧洲——或者更精确地说是对欧盟进行访问,必然不会绕开德法两国。

  至于荷兰和比利时,其位置更加特殊。欧盟的前身是起源于19世纪的关税同盟。最初,这个关税同盟恰恰是由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于1948年组成的。关税同盟之间免除贸易关税,开放原料、商品的自由进出口贸易,这一体系对今天欧盟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习主席对这四个国家的访问,坚定地表现出对欧盟体系的认同。

  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李克强总理访英促成经济合作背后的政治意义很有看头。作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之地,英国尽管已经不再是世界霸主,但其存在的象征意义仍然颇有分量。中英关系的向好,实际上对于很多西方国家来说有着极强的示范作用。显然,英国高层也是在极力促成这一点,此次安排李总理与英国女王会见就表现出了英国高层的诚意。

  当然,英国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也有了很大进展。2013年中英双边贸易首次突破700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而近两年来,中国对英投资更是达到了130亿美元——超过了过去三十年的投资总和。包括王健林、宗庆后、李嘉诚等中国最成功的一批商人都在加大对英国的资本投入。甚至可以说,恰恰是来自中国的资本流入,带动了整个英国经济的复苏。2014年一季度,英国经济增速创下了六年来的新高。

  笔者认为,如果说对英国的访问,其重点在于“利”,那么对希腊的访问,则是出于“义”。

  从希腊的金融危机开始,到欧洲逐渐走出债务危机阴影,这一过程中,中国对于希腊的援助和支持达到30亿美元。李克强总理对于希腊的访问,实际上可以当作对欧盟次级或第三级国家释放出的积极政治信号。同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针对希腊的访问和援助,很可能成为中国进一步开拓中东欧和南欧市场的基石。

  目前,从访问的结果来看是非常好的。

  61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这是此次中英两国合作的最重大举措了。

  之前市场只是推测李总理会向英国大力推销中国的高铁以及核能技术,现在的结果已经超出了市场预期。中英之间达成人民币与英镑直接交易的消息,比中英达成高铁和能源交易大单所带来的震慑力要大得多。在国际领域,也让美国及其盟友看到了新的国际动向。

  笔者认为,中国领导人对于欧洲的两次访问,其路线都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这其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策略和智慧。(中国经济网网友 许一力)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法孝直:习主席访欧经贸成果显著 让繁荣的火焰旺起来

     李克强总理访英 加强多合作走中英共赢之路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