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降准能否吃下定心丸

2014年06月18日 10:49   来源:东方网   谭浩俊

  6月16日,第二轮定向降准政策正式实施。由于民生、兴业、宁波和招商四家上市银行也获准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因此,有关降准“扩围”的消息也是不胫而走,给市场带来新的想象。

  对此,央行也迅速作出回应,认为定向降准范围没有扩大。定向降准的范围是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了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多类机构。

  其实,扩不扩围,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争论的地方。关键在于,进入定向降准范围的银行,能否真的按照定向降准的要求执行,将资金准确及时地投放到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小微企业。

  事实也是如此,近年来,特别是新的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已经多次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要在信贷资金投放上向“三农”与小微企业倾斜。金融机构也对此公开承诺和表态,将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多数金融机构,还建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服务的部门。可是,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并没有因此而得到金融机构的有力支持。相反,不仅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融资贵的矛盾又出现了。

  对定向降准政策来说,除了要解决眼前“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全方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因为,除货币政策之外,税收等其他方面的政策,也都在逐步向着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向转变。所不同的是,融资是矛盾最为尖锐和突出的方面,更需要以更大力度的政策转型,才有可能形成真正重视实体经济的氛围。

  也正因为如此,定向降准能否成为一颗定心丸,让困扰实体经济的融资难、融资贵矛盾得到有效改善,让各项政策能够朝着有利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方向转变,就对此次政策执行提出了严峻考验。要知道,从目前各项微刺激政策的执行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不然,国务院也不要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督查,李克强总理也不要对政策执行“拍桌子”。

  所以,定向降准政策是完全符合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的,效果则要看执行的到位情况,看政令能否畅通。否则,也难以吃下定心丸。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